第451节

  鱼市的入口处,是一个锈迹斑驳的牌楼,看样子有些年头了,上面写着“滨海市花鸟鱼虫市场”。
  滴!
  二人身后有汽车喇叭声响起。
  他们侧身让开道路,一辆厢式货车满载着各种各样的观赏鱼驶入鱼市,在鱼市大楼的背面停下,几位满身鱼腥味的工人走出来,把一缸一缸的鱼卸车,等候已久的鱼贩子们则一拥而上,论斤抢购较为便宜的鱼。
  三层楼的周围,也有一些零散卖鱼的摊贩,卖的鱼比较便宜,那些小孩子们手里拎的鱼可能就是从这里买到的。
  张子安和小雪略加商量,既然来了一趟,就干脆逛个遍,从外围这些零散摊位开始逛起。
  正如他料想的那样,零散摊位上卖的大都是很便宜的鱼,也就是所谓的“练手鱼”。
  行内按照价格从低到高、饲养难度从易到难,将观赏鱼分为练手鱼、商品鱼和精品鱼,精品鱼的价格上不封顶,具体的界限很模糊。
  零散摊位的摊贩一般都不是职业卖鱼的,而是鱼友将自家繁育出的鱼苗和小鱼拿出来贩卖,一是自家的鱼缸里养不了太多鱼,二是补贴一下家用,鱼的价格往往压得比较低,相对来说比较实惠,说不定还能淘到品相不错的。
  “那是草金,那是锦鲤,那是孔雀,那是玛丽……这些都是练手鱼,很好养,只要有过滤器和加热棒就能养活,若是冷水鱼的话连加热棒都可以省掉。”
  他们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张子安逐一向小雪介绍这些鱼的种类。
  “小姑娘,买几条吗?又便宜又好养。”
  摊贩们见小雪面容俏丽衣着考究,纷纷向她推销自家的鱼。
  “哇!这是锦鲤吗?肥嘟嘟的好可爱!”
  小雪蹲到一家摊位前,被摊位上贩卖的锦鲤吸引了目光,毕竟锦鲤又肥又大,比那些虽然华丽但是体型较小的孔雀和玛丽更引人注意。
  这个摊位上卖好几种颜色的锦鲤,通体金黄的、纯黑的、还有红白黄黑的杂色锦鲤,有几尾体长足有15厘米左右,养得挺肥,在水里汩汩地吐着泡泡。
  小雪盯着的,就是这几条肥肥的大锦鲤。
  “小姑娘,要不要?要的话便宜,2条70块钱拿走。”摊贩不遗余力地招呼道。
  这些锦鲤都是品相最差的那种,估计砍砍价也就是2条50块钱,但是张子安没说什么,毕竟冒着天寒在外面摆摊也不容易。
  小雪只是看个新鲜,她并不太想养鱼,自家的雪球上次一爪子把金二钓上来的鲫鱼拍飞了,她至今记忆犹新,担心买鱼回去成为雪球的食物或者玩物。
  看够了之后,她笑着站起来向摊主抱歉地摇头表示不要了,然后继续前行。
  “那边是在干什么?是不是有黑心奸商坑人?”她指着前方问道。
  那个摊位边围着好几个人,似乎还在大声争吵,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妇女嗓门很高,摊主被骂得毫无还嘴之力,另外几个人也在给中年妇女帮腔。
  小雪自从上次跟张子安去过狗市之后,对那些给鸡染色或者把病狗当正常狗卖的奸商深恶痛绝,看到这个情景,下意识地认为奸商又坑人了。
  “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过去看看再说吧。”
  张子安提议道。
  第765章 野采
  张子安和小雪走近那个摊位,小雪轻咦一声,指着摊位上卖的东西问道:“这是干什么的啊?”
  摊位上的器皿很简陋,就是几个小号的塑料收纳箱,箱子盖堆叠在一旁。23
  每个收纳箱里都盛着半箱海水,粗看过去,里面游动着十几种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而其他大部分摊位上卖的生物都比较单一。
  张子安略加思索,便心中了然,解释道:“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个摊主并不是在这里职业摆摊的,而是闲暇时间去海边野采,把采集来的生物拿出来卖。”
  “野采?”小雪没听明白。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没听明白。
  “野采什么鬼?我只听过野战……”
  “我只听过打野……”
  “我只听过打野食……”
  张子安进一步解释,“野采,顾名思义,就是去野外采集动植物。其实在座的诸位大部分人都野采过吧?比如小时候去外面玩,捉回一些蝴蝶、蚂蚱、蝉之类的,宽泛地说,这都算野采。不过,现在野采一般是特指去河边或者海边野采,在海边的野采又被称为‘捡海’。”
  “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参与过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活动?”
  “早知道小时候出去疯玩就对父母号称是去野采了,不至于挨了好几顿胖揍……”
  “别,把你爹妈听懵圈了没准儿给你来一顿混合双打呢!”
  目前来说,野采算是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方式,可以跟踏青和短途旅游结合起来,在部分鱼友间很流行。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大海也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大海会把什么东西冲上岸。
  野采,或者说捡海的乐趣也在于此,在海边采贝壳、捡螃蟹、捡海星都算野采,偶尔还能发现意外之喜。
  严格意义上的野采是有意识地主动去野采,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小雪直播间里大部分观众都是滨海本地人,被“野采”这个名词所吸引,开始呼朋引伴,号召周末一起去面基加野采。
  张子安赶紧劝阻道:“你们面基就面基,别听风就是雨,你们以为野采是那么容易的?就你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货,还是老实地在城里待着吧!”
  一言激起千层浪,直播间的网友们表示不服。
  “野采有什么难的?无非见到什么捡什么呗!”
  “鶸店长又在装逼了!”
  “呵呵,见到什么捡什么,那不叫野采,那叫瞎**捡!”张子安出言嘲讽,“你们以为什么东西都能捡?我告诉你们,有时候海水会把一些很危险的生物冲上海滩,你们要捡了那些东西,就等着去医院里躺尸吧!”
  他很了解这些网友,喜欢看直播的人一般都比较宅,正是因为自己懒得动,所以爱看小雪的户外直播,相当于足不出户地游览滨海市,又不花钱又不受累,还能图个乐呵。
  某些海洋生物是很危险的,它们平时隐藏在大海中不会伤到人,但被冲上海滩后就要另说了。
  普通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辨识这些危险的海洋生物,往往会把它们与普通的海洋生物相混淆,而且越危险的生物往往越华丽、越漂亮,一旦毫无防备地伸手去捡拾它们,就可能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危险。
  网络媒体上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新闻,比如说某某从海边捡了只章鱼,结果是蓝环章鱼,又有某某从海边捡了只水母,结果是僧帽水母,后果肯定是比较悲剧,就像是去山里野采,然后采回一篮毒蘑菇炖汤喝了……
  就算不是有意去捡,也可能在海边散步时不小心踩到一只隐藏在沙下的魟鱼,然后被它们尾尖上的毒棘刺一下。
  所以,野采并不完全是郊游和踏青,需要对常见的危险生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的外形和习性。
  直播间里的网友头脑一热就想去野采,万一出事张子安可不想负起教唆的责任。
  还好,网友们也就三分钟热度,一听张子安把后果渲染得很严重,不由地都打起了退堂鼓,但是面基还是要面的,说不定能面到漂亮妹子呢!
  好不容易劝服了网友,张子安打量一下那位被几个成年人围着指责的摊主。
  摊主是个皮肤较黑的年轻妹子,身体看着挺结实,皮肤并不细腻但看起来很健康,应该是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在越来越流行宅文化的年轻人里算是个另类了。
  牵着小孩的中年妇女手里拎着个饭盒,情绪激动地指着摊主妹子叫道:“大家评评理,你说你算是怎么回事?把这么危险的东西卖给我孩子!你是不是故意谋杀?想要我孩子的命?我们跟你无冤无仇,你干嘛要这么害我们?要不是碰到一位懂行的兄弟,我儿子可能已经……”
  围观的另外几人也是面容严肃地出言附和。
  “就是啊,这东西这么危险,哪能随便卖?”
  “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啊?连这都敢卖?还卖给不懂事的小孩子?”
  “小小年纪不好好上学,出来摆摊,把这么危险的东西卖给小孩子,万一出事你就要坐牢知道吗?”
  “真是……咳!还好有懂行的人提早发现,不然两个家庭就毁了!”
  “还愣着干嘛?赶紧道歉啊!非要把事情闹大不可?”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唾沫星子横飞,被围在当中的年轻妹子完全被这阵势吓傻了,脸上血色全无,几乎一句话说不出来,连脸颊上的唾沫星子都不敢抬手去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憋了半天,她才憋出一句:“对……对不起,我道歉……对不起……”
  声音很小。
  由于自己的宝贝孩子差点死于非命,中年妇女异常气愤,年轻妹子的道歉在她看来只是轻描淡写,根本毫无诚意可言。
  “道歉?这就算是你的道歉了?呵呵,我不接受你的道歉,我要报警!有什么事,你去跟警察说吧!”她咬牙切齿地说道。
  她并非虚言恫吓,而是真的掏出手机想要报警。
  第766章 剧毒生物
  摊主妹子一看中年妇女真的要报警,吓得腿都软了。
  “对不起!请别报警!我还在上大学,要是被警察带走,我可能就会被学校劝退了……”她苦苦哀求道。
  旁边围观的几人也并非不讲道理,他们是出于义愤而指责她,此时一看摊主妹子这种情况,纷纷动了恻隐之心,知道被警察带走的后果很严重,于是反过来对中年妇女劝说道:
  “这位大姐,你看她都认错了,就饶了她这一回吧。”
  “就是啊,她也是年少无知,谁都会犯错,这次就让她走吧。”
  “她这次接受了教训,下次肯定不敢了。”
  摊主妹子哆嗦着拿出钱包,从钱包里掏出几十块钱,“这是您孩子买螺的钱,我全数退给您,您别报警好吗?”
  然而,中年妇女没有接钱,挥舞着手机坚持要报警。
  “钱?我不差这几十块钱!这几十块钱能买我儿子的命?这次让她走了,下次她说不定还会坑害别人!钱能买命吗?”她气愤地嚷嚷道。
  围观的人见状也没了主意,叹息几声不再说话。
  本来嘛,摊主妹子贩卖危险生物,差点害死小孩子,让她接受一些教训也未尝不可,中年妇女有权报警。
  只是,一旦报警之后,摊主妹子的一辈子恐怕就毁了。
  附近其他摊贩远远地看热闹,谁也没有过来劝阻的意思。
  中年妇女领着的小孩子懵懂地环视着周围的大人,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摊主妹子终于再也忍不住眼泪,捂着脸泣不成声。
  小雪本来也很气愤的,她以为这个摊主妹子是个坑人的奸商,但和张子安站在一边听了一会儿之后,她也犯了难——摊主妹子确实做错了事,但这个惩罚是不是太重了?毕竟摊主妹子已经诚恳地道歉了。
  直播间里的网友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知错能改就行,中年妇女未免有些小题大做,得理不饶人;另一派则认为这不是小错,将心比心,站在中年妇女的立场想想,自己的儿子差点死于非命,谁能咽下这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