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第249章.69.求和
  “王爷又谬赞了,我并不睿智,顶多只是不冲动罢了。”我微微笑着,搭讪着走到一边,“今晚犒赏三军,你是跑不了的,一定要去应酬一番。敌军被破,平安被捕,朝廷已经再也拿不出一支像样儿的军队了,皇宫对你来说已经是唾手可得,只是时间问题,你已经成功了。”
  朱棣见我有些逃避他,便追至我身边,捧起我的下巴,有些迷惘的问道,“你说的都对,可是……为甚在你眼里,我看不到真正的开心快乐呢?”
  “我挺开心啊。”我连忙躲闪道。
  “你挺开心……”朱棣松开手,细细的琢磨道,“你的开心应该只是相对于从前,我需要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而言,并不是为这个成果开心。”
  “哪、哪有啊!”我连忙挤出一个笑脸,把他往外推去,“你快些出去吧,那么多将士等着你主持大局呢,你在这里跟我胡搅蛮缠。”
  三保确实也在外面催了两声,朱棣只得慢慢走了出去,并回头看了看我。所有跟着朱棣打了四年的部下全都知道这次胜利意味着什么,是以对于今晚的犒赏大宴也都十分重视,更没有乐往常那种时时刻刻都紧绷着的情绪,是可以稍稍放松的时候了。
  歌声四起,火光通天,杯盘交错,这种快乐,只怕只有他们才能去体会,而此时,被关押在牢房的平安等人,恐怕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光景了吧?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不止是自己成为了败将,更意味着他们很快就会成为亡国之奴,不止他们自己会成为新的王国的阶下之囚,就是他们的亲人,子女,妻妾,也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去的。
  朱棣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酩酊大醉,他非常清醒。
  “奇了,那起子人竟能放过你?”这军中没有女人,当然也没有人做针线上的活,朱棣的好几件贴身衣服都已经破了,他为了俭省,都还穿着。我废了很大的力气到处寻找寻得了一个针线包,这才拿起他那些衣服一件件的补了起来。此时我的手上拿着一根线,正飞针走线的迎着烛光做着事。
  朱棣一见我的阵仗,就笑了起来,“你们锦衣卫还训练这个吗?”
  我脸上一红,“你讽刺人的技术见长,明知我对这个不通,说这种话来嘲讽我。我顶多把你衣服上的窟窿粘上,要比你们家里那些针线上的人是不可能的。”
  朱棣捡起我已经补好的两件衣服看了看,笑道,“这还不好?那还要怎么好法呢?”刚没看几眼,便笑道,“哎哟,你别浪费我的针线了,我还是愿意穿着破衣服的。”
  我在他身上一推,将衣服针线全都扔到床上,“不补了不补了,真真是自讨没趣。”
  朱棣笑着将衣服都捡起来,“好了好了,你快快补,我们明天就要上路。”
  “去哪里?”
  “扬州。”
  我沉吟半晌,“攻下扬州,京城便不在话下了。”
  朱棣笑着点点头,“这话明白。”
  扬州城的监察御史是一个叫王彬的人,他本欲奋起一战,却被属下出卖,扬州城既没有军队,又没有首领,不战而降。燕师不费一兵一卒,便将京城应天府的门户给拿下了,军心大振。四年的闷头仗打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
  朱棣也没有算到扬州竟然这么好拿下,也是非常开心。而此时,朝廷派了使节前来,这个使节不是别人,竟是庆成郡主。
  而此时,庆成郡主便等在朱棣大营外的轿子内,等着朱棣的接见。
  朱棣却并没有立即去见庆成郡主,而是悠然自得的坐在帐篷内,看着应天府四周的地势地图,他从这里走出去,再从北平打了回来,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应天的地势。我知道他是在虚耗庆成郡主的时间,便上前将他的地图一把收了起来,“你打算什么时候接见郡主?”
  朱棣抬头看了看我,“别闹。”
  “你才别闹。庆成郡主可不比旁人,是你的堂姐,太祖只有这么两个侄女,在世时更是力排众议封为庆阳公主,无论是地位还是辈分都是尊贵无比的。就算你不接受求和,也不能太拂了她的面子,要不然将来你在兄弟姐妹中难以做人。”我正色道。
  朱棣微微笑起来,伸出食指在我脸庞上轻轻一划,“人小鬼大,偏你考虑的这样周全。我不是不给她面子,是实在不想见她,她要说的话我掰着手指头,全都能猜到。允炆这个小子,到了这种时候,耍这个小聪明,实在是有些轻率。”
  “不管如何,你也要把自己的态度借由这个庆成郡主传回去。”
  “好好好,我亲自却接她进来。这算给足了面子吧?”朱棣忍住笑道。
  我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庆成郡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体态雍容,穿着打扮大方得体,皇族的女人总是有着差不多的气质,乍一看,那态度竟和徐云华有几分相似。只是她也知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亡国郡主了,自己的地位身份还能不能保住,全看眼前这位堂弟,不由得气势先矮了三分,就连脸上的神情也都有些畏缩。
  朱棣亲手将她扶下了轿子,“庆阳堂姐,您怎么光临大驾到了本王这破地方来了?”
  朱棣并没有称呼她郡主的称谓,而是以公主的封号称呼她,也确实表现的非常有诚意,庆成郡主的紧张便由此解了三分,对着朱棣温和一笑,“四弟,一别多年,你还似当年神武。”
  “堂姐也越发显得年轻了。”朱棣难得嘴甜,而男人对于女人外貌上的夸赞,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庆成郡主的脸上已经堆起了笑意,“难得听见四弟的夸奖。为姐今日前来……”
  “堂姐,外头沙土飞扬,日头又紧的很,咱们去里头坐下谈,只是烦劳堂姐走几步了。”朱棣没等庆成郡主说完,便打断她。
  庆成郡主脸上一僵,连忙点头道,“四弟说的是,说的是。”
  因她裹着小脚,走起这段路,倒是很不易,又兼体态丰腴,不由得拿出罗帕擦拭,随身带着的一个小丫头瘦瘦小小,搀扶她也显得有些吃力。我便走到她身边,伸出手道,“公主小心脚下。”
  庆成郡主这才抬头看了看我,脸上现出些惊讶,“我倒没有想到军中还有女子。“说完便笑笑,很是和气的准备将手搭到我胳膊上。
  朱棣一把拉开了我,对着庆成郡主道,“堂姐,这不是丫头。”
  庆成郡主脸色一变,慢慢的红了起来,她方才大概以为我是朱棣随身携带的丫鬟,朱棣这么一说,她便也猜出我的身份,不由为自己的鲁莽羞愧起来。我趁着她不注意,瞪了朱棣一眼,怪他多事,朱棣却只是促狭一笑。到了帐篷内,庆成郡主已经站不住,我连忙将她带到一张椅子前,“公主,快坐。营地肯定比不得王府和皇宫,地也是烂的,辛苦您了。”
  庆成郡主此时已经对我十分客气,对我点了点头道,“难为你倒是在军中呆着,四弟好福气。”
  朱棣的脸色这才好了些,对着我宠溺的一笑,这才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桀骜态度问道,“堂姐这个时候来本王的大营,一定不会只是想来看看我这个小老弟,恐怕所为不简单吧?”
  庆成郡主听朱棣这么说,还没坐稳,便站起了身来,对朱棣道,“四弟,我跟你就不绕弯子了,是皇上派我来劝你的。”
  “哦?劝本王什么?”朱棣装作听不懂的样子。
  庆成郡主的脸上有些尴尬,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道,“你不是一路靖难从北平到应天来了吗?咱们的朝廷文成武将一片祥和,大明百姓更也是安居乐业,正是国泰民安的好日子,哪里需要靖难呢?更何况,当今皇上乃是你我的亲侄儿,太祖的亲孙子,都是咱们眼瞅着长大的,为人处世都是咱们知道的,切不可骨如相残啊!”
  朱棣点了点头,“堂姐说的很对。”
  庆成郡主听朱棣这么说,似乎看到了希望,脸上也不再是一片黯淡,终于现出了一些光亮,再也撑不住,便坐到了椅子上,笑眯眯的说道,“皇上让我传达给你,只要你退兵,便任你挑一方封王,更赏黄金一万两,享粮五千單每年。”
  朱棣一边听一边点头,庆成郡主越发起劲了,“皇上最是仁慈的,对自己的亲叔叔,岂能亏待,四弟啊,你听姐姐的劝,皇上一定既往不咎,待你如初,答应你所有的要求。”
  朱棣这才慢悠悠的说道,“本王没有别的要求,这次起兵,只是要为父皇报仇,诛灭奸臣,仿效当年的周公辅政足矣,如果皇上所言不虚,便这个要求罢了。”
  第250章.70.进京
  庆成郡主废了半天口水,但见朱棣态度谦逊,表情恭和,对自己又是礼尚有佳,本以为自己大任已经完成,刚松了一口气,谁料到朱棣只是表面和善,态度依旧这样坚决!那富态的脸庞又开始了苍白,贵族的气度让她在这种时候也并没有太过失态,只是脸上的恐惧和失望显而易见,“四弟,你的意思是……”
  “本王没有什么意思,如果皇上不能答应本王的要求,那本王攻破城池之日,希望诸位兄弟姐妹马上搬家,去父皇的皇陵暂住,以免到时候惊吓了各位。”朱棣轻描淡写的说道,脸上还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是在说一件家常的小事一般。
  庆成郡主捂住胸口,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四弟……”
  朱棣佯装不懂的模样,“何事?”
  庆成郡主嗫嚅半天,终究再也没有说出什么话,“时候不早,我要回城了,四弟,你多保重。”
  朱棣笑着站起身来,伸出一只手,礼貌的说道,“堂姐,本王送你出去,军中生活艰苦的很,只怕饭菜也未必合你胃口,本王就不留你了。”
  庆成郡主点点头,蹒跚着脚步往外走去,朱棣跟在后面相扶,直至将她送上了轿辇,目送其走出视线,才折了回来。
  “你啊你……”我抿着嘴笑道。
  朱棣也忍不住有些得意忘形,笑道,“你认为我把她吓坏了?”
  “人家自幼便是娇生惯养的郡主,后又有先帝亲自赐封号加封为郡主,又得了好驸马,大半辈子都过得平平稳稳,哪里受过这等恐吓?”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我一直都没有说过,现在我要让天下都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朱棣面视前方,霸气无比的说道。
  庆成郡主不了解朱棣,也不可能了解朱棣,她根本无法想象朱棣是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抉择和苦难的煎熬才走到了今天。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朱允炆竟然想用几句话打发走人,简直是痴人说梦。
  朱棣准备从浦子口开始渡江,只要渡过江便拿下京城,拿下京城便可以直击皇宫,到达他最后的目的地。自从灵璧一战之后,燕师已经再没有遇到过敌手,所到之处不是不费吹之力拿下,便是敌人自动投降,如今京城已经没有了任何屏障,我们也本算着京城是大开门户的,没想到盛庸居然赶回了京城,布下了层层障碍,朱棣带着将士们居然无论如何也攻不破。
  朱棣站在江边,对对面的城池展眼望着,眼神复杂,我走到他身边,也展开视角,往对面看去,“咱们的将士们已经筋疲力尽,强弩之末了,一下子遇到这么个阻挡,怨不得会狼狈不堪。”
  朱棣点点头,“守城容易攻城难,是我自己失算,没想到盛庸居然会跟我来这一套。”
  “之前你跟我说过,只要坚持一下,坚持一下,就会有想不到的结果,千万别在这种时候气馁啊!”我从朱棣的身后抱住了他,将头靠在他的背上,轻声说道,朱棣伸手握住我环在他腰上的手,用力的捏了捏。
  就在此时,身后突然有人说话,我连忙松开手,回过身去,一看居然是朱高煦,朱棣此时也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这个次子,立即变作一副严父的模样,“什么事?”
  朱高煦用眼睛在我身上溜了一圈,这才单膝跪下拱手道,“父王,孩儿与几位将士研究了一下现在对岸的形式,盛庸也不过是虚张声势,并没有什么实力,孩儿有信心将他们攻破。”
  朱棣听了他的话,对我看了看,又转回去对着朱高煦,脸上露出骄傲的微笑,“你告诉父王,你准备怎么对付盛庸?”
  “我带一小支队伍,夜袭过江,只要有人从对面接应,这边的人就可以轻松的过去,只要能把人带过去,南军那些喽啰,绝对不是我军的对手。”
  朱棣淡淡笑了笑,将手抚向朱高煦的肩膀,“你哥哥身体很不好呢。”
  朱高煦先是愣了一下,后突然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低下头恭恭敬敬道,“父王,孩儿知道了!”
  朱棣微微扬了扬下巴,“你下去吧,等会父王去找你。”
  朱高煦脸含着笑意,往回走去。我看了看朱棣,几乎有些不敢相信,他已经开始不择手段了,他在给朱高煦希望,告诉他朱高炽虽是长子,却身体怯懦,如若现在他能拿下江山,将来的继承人也许就是朱高煦。朱高煦得了这样的暗示,难怪这样兴奋不已。
  朱棣待朱高煦走远,伸手捏了捏自己的鼻梁,闭着眼睛,看起来很是揪心疲惫的样子。我借口回营有事,先行告辞离开了,走得远了,回身看他的背影,已经正矗立在江边,遥望着对面的风景。
  朱高煦因为得了一句朱棣若有似无的话,简直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他本就彪悍,如今更是鬼神难挡,一往直前。朱棣的人疲惫了,盛庸的人其实不比朱棣好到哪里去,可是朱棣却能拿出朱高煦这样生猛的生力军,而盛庸,是无论如何也再也拿不出半颗棋子的,他的好搭档平安等人全都落马成为朱棣的阶下之囚,只剩他孤军奋战,为朱允炆的王朝江山做着最后的努力。
  然而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效果,谁也没有想到,朱高煦也遗传了他父亲朱棣他夫妇朱元璋的善战血统,上了战场也是以一当十,更富于煽动精神,让手下的人各个抛头颅洒热血的信奉。如此,浦子口不过两天便失守了,过了江,眼前便是应天府,金陵城,当今大明朝都城的城门!
  都城就是都城,城门直有十多丈高。朱棣骑着马儿,举头望着这城门,笑着对我说道,“关于这城门的传说,你听说过吗?”
  我摇摇头,“有什么传说?”
  “这是宋朝巨富沈万三,出钱辅佐当年的皇帝用淳厚的花岗岩,混着米浆糯米等浇筑而成,固若金汤的缘故便是从此而来,建成之时,便有人说,只要坐拥这座城池,这座城门,便永世得到安全,永远也不会被攻破。”
  “可你已经在它之下了,我相信前人的话,但是我却更相信你,我见证了你创造的太多奇迹,打破了那么多不可磨灭的神话,这个城门一定会成为其中之一!”我在马背上,远远地伸出一只手去,和朱棣的手牵在一起,“你说是吗?”
  朱棣嘻嘻笑了,“你不止说对了,还说的很对,今日,我朱棣,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让这座城池开门迎接我的归来。”朱棣一说完,便伸手在空中一挥,在他挥手后不过片刻间,便听到一声划破长空的尖锐刺溜声儿,天空中瞬间绽放出一个灿烂的烟花朵,即使是白粥,也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光彩。
  烟花放完,没有一会功夫,城门竟然缓缓地自己打开了!
  李景隆和谷亲王朱穗各自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不过十余骑马匹跟着,他们缓缓地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微笑,对朱棣毕恭毕敬,到了朱棣面前,两人一齐下马,单膝跪道,“王爷,下官来接您进京。”
  除了朱棣,我和所有部下都目瞪口呆,纵使是有间谍,也不至于这样明目张胆的置自己的名节于不顾,明目张胆的当了叛徒啊。
  不过他们显然已经和朱棣早就联系好了,朱棣笑着让他们起身,在这两人的带领之下,缓缓走进了金陵城。
  第251章.71.尘埃落定
  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缔造的朝廷,原因乃是朱允炆不顾叔侄情分削藩逼迫在先,用的名头乃是靖难,清君侧斩佞臣,而所有人包括朱棣及朱允炆自己都知道,这一场角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无论谁输,都要沦为阶下囚,无论谁赢,都会成为万人之上的主宰者,根本不可能只是所谓的靖难之后,再恢复原样。朱棣不可能再做王爷,朱允炆也不可能再做皇帝了。
  金陵城内依旧繁华,只是这繁华之中似乎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气息,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稍微乖觉一些的都已经嗅到了政治的气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数万雄师,回来了。他们的衣衫或许已经破旧了,他们的面目也许已经布满风霜,他们之中也许有人也是和朱棣一样,从这里离开,现在又回到这里,满大街张望的人群之中也许就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妻儿。此刻,他们回来了,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四年,他们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谁都知道这些人将来会得到什么。
  百姓们终究还是胆小,有的闭门躲避着这场面,有的也只是从窗户往外偷偷瞄着。那些京城的官员们,可就无法如此镇定了,我想他们都在苦思冥想下一步该怎么走,该往哪只队伍靠拢,其实聪明人应该已经知道,根本不存在两支队伍了,现在这天下,已经尽在朱棣掌控之中!
  第一个向朱棣投诚的人,谁也没有料到,竟是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周旋最久,给了朱棣无数次几乎无法翻身的打击的盛庸!
  朱棣的部队走在街上的时候,盛庸脱去绒甲,换上一身素衣,头发也只挽成最简单的冠,带着他自己手下的几个得力部将,和自己一样的打扮,从一条小道迎了出来,纷纷跪在地上,向朱棣请罪。
  朱棣笑道,“几位将军何罪之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