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货比三家

  根据职责范围,521工程实行总指挥负责制,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具体执行,杨副院长很清楚,他既不是项目的总指挥,也不是副总指挥,当然无权对521工程的有关事务指手画脚。
  外人有所不知,杨副院长的岳父是机修厂老韩妻子的一个远房叔叔,论起来他跟老韩有点亲戚关系,不过要不是老韩为设备加工的事找过他两次,杨副院长绝对不会过问这件事,毕竟他知道这样做是越权行为。
  陈耀华这话让杨副院长觉得刺耳,无论如何,老杨觉得自己是上级领导,他认为陈耀华这样说话是对他不敬,但又害怕陈耀华把这件事捅到梅院长那里。
  思虑一番后,杨副院长解释道:“我又不是521工程总指挥,哪有决定权呀!我只是提个建议,耀华同志,你别想多了,我这个建议的目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正机修厂的一百多号人整天呆着没事干,让他们为你们的项目加工设备,一方面为他们找到了事做,另外,也可以为项目节省一些成本。”
  “杨院长,你的想法当然好,但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能耽误工期,价格也要合理,否则,即使我没意见,梅院长也不会同意。”陈耀华故意搬出一把手。
  “你的意思,就不考虑咱们本院的机修加工厂了?”
  陈耀华想了想,“也不是完全将他们排除在外,要不这样吧,咱们来个货比三家,谁承诺的质量最好,价格最合适,工期最短,就让谁加工这批设备,你看怎么样?”
  按照这个条件,杨副院长觉得老韩他们胜算不大,但面对陈耀华的合理提议,老杨再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设备图纸定稿以后,按照部门分工,陈耀华将设备蓝图交给院供销处负责仪器设备采购的部门,并提出采购条件,一再要求采购人员货比三家。
  一晃十天过去了,梅院长还没得到市教育局修副局长的回音,虽然他也是整天忙个不停,但他这种级别领导,承诺的事绝不会口头说说而已,老修当时答应一个星期给他消息,现在已过十天,尽管陈耀华前天来谈工作并未催问那件事,但他有点坐不住了。
  梅院长抓起桌上的电话摇了一通,“交换台,给我转接市教育局修副局长办公室。”
  电话很快接通了,梅院长首先说道:“修局长吗?我是天晨材料研究院老梅。”
  “梅院长?你好你好!你是为了那件事吧?”老修倒是热情。
  “打扰你工作,不好意思啊。当时你说一个星期给我消息,今天已经第十一天了,我想问问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上次我就说过,现在市内小学教师编制紧张,事情不好办呀!我联系了多所小学,都没有空余岗位。”
  “也就是说这件事没法办了?”梅院长颇感失望。
  老修考虑了一下,“也不是没法办,虽然市内小学没有编制,不知你们那位职工的女朋友愿不愿意去郊区乡镇的小学?那里有岗位。”
  “郊区乡镇小学?哎哟,这可说不好,这种事我不能替别人当家。呃,你说那个乡镇小学离市区有多远?上下班交通问题怎么解决?食宿是否方便?”梅院长想的倒很周到。
  “学校离市区大概二十公里,上下班有市里的长途汽车从那里经过,交通费用自理,星期一到星期五住在学校,星期六下班才能回市里,食宿方面,学校有宿舍和小食堂。”
  “哦----,我通报一下,让他们自己决定吧。”
  梅院长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说修副局长没给帮忙吧,人家还真给安排了单位,不过他对这个结果很失望。
  小周的女朋友本来就在老家的乡镇小学当老师,如果调到这边还是去乡镇小学,而且每个星期只能礼拜天回家一次,平时还是两地分居,来往学校和市区的交通费还得自理,这样的调动没有多大意思!
  虽然梅院长对结果并不满意,但他随后还是把消息告诉了陈耀华,“你转告小周,让他跟女朋友商量一下,如果不愿去乡镇小学,咱们再想办法。”
  陈耀华也觉得这个结果对解决小周的实际问题没有多大帮助,在向周玉明通报情况时,他一再声明:“梅院长说了,如果你女朋友不愿去乡镇小学,还可以继续想办法。”
  毫无疑问,对结果最失望的当然是周玉明,好在有梅院长那句话,他觉得事情并没有绝望,于是马上给女朋友写了一封信,把情况作了说明。
  过了六七天,周玉明收到回信,不出所料,在信中他女朋友拒绝调去乡镇小学任教,这让周玉明十分沮丧。
  得知情况后,梅院长跟陈耀华商量,“你问小周,他女朋友愿不愿意到咱们单位工作?”
  “到咱们院工作?”陈耀华略感吃惊,梅院长所说的另想办法原来是这个!“可是小周他女朋友是小学教师,专业上跟咱们单位不对口呀!”
  “随着图书资料的增加,情报室图书馆缺少一两名管理人员,他们已经给我打过两次报告,再不解决有点说不过去了。小周他女朋友是小学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但起码的图书管理知识还是具备的,我认为她适合做这个工作。”梅院长考虑这个问题,看来不是一两天了。
  “好,我这就转告他。”说完,陈耀华匆忙离开了。
  当周玉明从陈耀华这里知道消息后,简直是喜出望外,“太好了!没想到梅院长能给我们安排这么好的工作!我马上写信,把消息告诉女朋友。”
  因为害怕女朋友嫌专业不对口,在信中周玉明一再淡化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其舒适的工作环境,这番用心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回信中,周玉明的女朋友表示愿意尽快调过来。
  供销处负责仪器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向陈耀华送来一大摞资料,“陈主任,这是你让我们落实的几家设备生产单位的情况,这上面有设备报价、质量保证和工期,请你过目。”
  陈耀华草草看了一遍,“唉,这上面怎么还有咱们本院的机修加工厂呢?”
  “你不是让我们货比三家嘛,杨院长告诉我们,机修厂是咱们自己的设备加工单位,本着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原则,他让我们把机修厂的情况放在这里跟其他单位进行比较。”
  “哦,这个情况我知道,你们回去吧,等我看完了各家的详细情况,最后再做决定。”
  用了半天时间,陈耀华终于看完了各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情况,给他印象深刻的有两家企业,不仅质量信誉良好,而且工期短,但报价比其他几家要高百分之十,这说明企业有实力,技术力量强,否则不敢保证这么短的工期,而且优质优价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计划经济时代,所有成型的标准设备都是全国统一价格,但这种试验性质的非标设备就不一样了,因为都是第一次加工制造,成本和所用工时各不一样,各家的报价和工期自然也就不尽相同。
  陈耀华注意到,本院机修厂的报价是最低的,但工期比较长,他觉得老韩一定知道了其他厂家的报价,故意把他们的价格放到最低,老韩想用这一招说服有关领导,最终拿到这批非标设备的加工合同。
  通过综合分析,陈耀华圈定了价格较高,信誉良好,但工期最短的两家企业作为这批设备的加工单位,把包括本院机修加工厂的其他单位排除在外。
  面对这种情况,供销处负责仪器设备采购的工作人员有点为难,“陈主任,你把机修加工厂排除在外,这让我们很不好做呀!”
  “怎么不好做?”陈耀华显然是在明知故问。
  “你又不是不知道,杨副院长是倾向于让咱们本院的机修加工厂做这批设备的,你把机修厂完全排斥在外,他会怎么想?”
  “他是跟我谈过这件事,但我的原则是货比三家,当时我跟他讲得很清楚,我想他是理解的。”
  “但你选的这两家单位报价并不低呀!我们跟杨副院长没法交代,要不你跟他交涉清楚了,再交给我们具体承办吧。”采购人员很为难的样子。
  陈耀华毫不犹豫地说:“可以,这事儿你们先别管,我现在就去找他交涉。”
  在杨副院长办公室,陈耀华把手头的资料往桌上一放,向老杨陈述了选择设备加工单位的原则,“从设备报价、工期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综合考虑,我选择了这两家单位。”
  “哟,你还真把咱们本院的机修加工厂排除在外了?”老杨皱眉问道。
  “杨院长,让机修厂加工这批设备不合适呀!”
  “怎么不合适?难道就因为他们报价最低?说了半天,看来你的原则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虽然我不是521工程总指挥,但我主管全院的采购业务,有责任对价格进行把关!国家的科研经费来之不易,该节省的就得节省!”老杨似乎想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
  这通训斥让陈耀华始料未及,他定了定神,“杨院长,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听我给你详细解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