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节

  三万人的阵亡,有些尸体能找到,但有些尸体早已沉入河底,或随着河水飘走,找都没地放去找,最后,风军的收尸队仅仅运回万余具尸体。大败而回的风军抬着己方同袍的尸体,一各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默默向大营方向走着。
  新军是以宁人为主,但其中必定还是有风人,看着战死的兄弟们如此之惨,谁的心里都不好受。不知是谁牵头唱起了风歌,很快,悲痛的情绪就扩散到全军,十多万的风军齐齐唱起风国的军歌。
  “国家有难,我当出征,马革裹尸,壮我雄风!”
  风歌开始时异常低沉,不过渐渐的变的高亢起来,这就是风歌的魔力,也是风国的底蕴,它总能把将士们的悲痛转变为悲愤,化为力量,投入到下一场的战斗中。不屈、善战、越挫越勇,这就是风人的传统。
  在返回风营的路上,乐天追上唐寅,嘴唇蠕动,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唐寅眯缝着眼睛,目视前方,面无表情地说道:“有什么话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乐天深吸口气,把心一横,说道:“大王,王海有三个兄弟死在宁人的手上。”
  闻言,唐寅转回头,看着乐天,道:“你现在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乐天正色道:“所以,王海不会背叛,即便背叛,也绝不会叛向宁国。”
  “……”唐寅没有接话,他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部下会做出叛国的勾当,不过事实胜于雄辩。
  乐天沉吟片刻,低声问道:“不知大王还记不记得末将所说的随机变?”
  听到随机变这三个字,唐寅脑中灵光一闪,疑问道:“你的意思是……回来报信的王海并不是真的王海,而是玲珑姑娘幻化而成?”
  乐天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唯一能解释得通的了。如果末将没有猜错的话,派到西岸打探的兄弟们早已经被宁人所杀,或者被俘,王海也在其中。而玲珑姑娘运用随机变,变成王海的模样,欺诈我军。”
  唐寅摇头,表示难以置信,说道:“王海上岸时可没穿军装,也没戴盔甲,仅仅穿着水靠!”水靠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潜水衣,是有弹性的紧身服。如果王海穿着军装或盔甲,或许还能借着衣服做掩护,掩盖女性的特征,但当时他穿的是水靠这种贴身的衣服,怎么可能把女性特征掩掉?自己和在场的那么多将士又不是瞎子。
  乐天明白唐寅的意思,他说道:“大王,末将说过,随机变不仅能改变人的外貌,还能改变人的体型。”
  “你的意思是,掌握这种技能,女人也可以变为男人?”
  “没错!”
  “呵呵!”唐寅笑了,不过是苦笑,他仰起头来,幽幽叹了口气,说道:“即便王海是玲珑姑娘装扮的,那她又是如何得知我军选择在此地进攻?”
  乐天回道:“大王,玲珑姑娘千变万化,混入我军之内易如反掌,我大军皆向此地集结,又等待了那么久,她有充足的时间先潜游到对岸报信,然后再从对岸折回来。”
  这么解释倒也是合情合理,不过事情也就变的更加麻烦了,如果乐天所说是真,那么玲珑姑娘肯定是和宁军串通一气了,加上她又会随机变这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技能,可轻松混入己方军中,日后己方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将暴露在宁军的监视之下,这仗还怎么打?
  乐天不向唐寅解释还好点,听完他的解释,唐寅更加心烦,他宁愿是王海叛国,也不希望是玲珑姑娘混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暗中作梗。
  回到大营,还未走到中军帐,就看到袁方迎面快步走来,在他身后,还跟有派去‘保护’他的数名侍卫。
  袁方满脸的关切,走到唐寅近前,先是深施一礼,而后急声问道:“大王,听说此战我军开局不利?”
  唐寅不信任袁方,所以这次的渡河之战也没把他带去。他看了袁方一眼,微微摇了摇头,边向大帐走边心不在焉地说道:“新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袁方倒吸口凉气,他加入风军的时间虽说不长,但也知道新军可是整整三万人,什么样的战斗能导致三万将士全军覆没,这太不可思议了。他站在原地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急忙转身去追唐寅,还想继续发问,这时候乐天伸手把他拉住,低声说道:“袁方先生,大王现在的心情很糟糕,你就不要再去烦大王了。”
  “啊!也是!”袁方想了想,无力地点点头,顿了片刻,他冲着乐天深施一礼,说道:“多谢乐将军提醒。”
  “袁方先生客气了。”乐天拱手还礼。
  看着袁方满脸落寞的返回自己的营帐,乐天恍然想起什么,伸手叫住一名正要离开的侍卫,暗示他随自己进入营帐。乐天带着侍卫进入大帐,先是看了一眼唐寅,然后问道:“兄弟,大王出战这段时间,袁方先生有没有离开过大营?”
  第617章
  深夜,唐寅只身一人坐在帐内思考这场战争己方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现在,他的信心已经开始发生了动摇。这时,有侍卫近来禀报,袁方求见。唐寅哦了一声,扬头说道:“让他近来吧!”
  “是!”
  侍卫转身出去,时间不长,袁方缓步走入帐内。看到袁方,唐寅露出笑容,满面轻松地问道:“袁方先生,这么晚了还没睡觉啊?!”
  “微臣是特意过来探望大王的。”袁方走上前来,必恭必敬地深施一礼,低声说道。
  “我没事,区区一场小败,我还是能承受得起的。”唐寅笑眯眯地说道。顿了一下,他摆手说道:“袁方先生请坐吧!”
  袁方应了一声,在唐寅的身旁坐下。后者问道:“袁方先生,你说说看,此战我军能不能取胜?”
  “这……”袁方沉吟一声,摇头说道:“兵之大事,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微臣不敢妄加推测。”
  “哎?”唐寅仰面轻笑,说道:“私下里说说你的见解也无伤大雅,袁方先生尽管讲来。”
  袁方若有所思的想了片刻,方正色说道:“我军自进入河东以来,连战连捷,已占领整个河东郡,上下将士,士气正盛,反观宁军,主将身负重伤,军中也缺兵短将,若论正面交战,我军占有绝对优势,我想这正是大王不甘心放弃此战的原因所在吧?!”
  这话正说到唐寅的心坎里,如果是在陆地上做正面交锋,唐寅有信心把十多万的宁国西部军全歼,偌大的宁国,偌大的一块肥肉摆在眼前,偏偏被一条漳河阻挠,唐寅实在是不甘心。他不动声色地淡然一笑,说道:“继续说下去。”
  “不管我军的优势有多大,不管大王有多么不甘心,微臣都觉得此战也不能再战。”袁方说道:“其实,对于宁国而言,漳河和潼门一样,都是天险,风国倚仗潼门,进可攻,退了守,立于不败,宁国也同样如此,早在风宁两国刚刚交恶的时候,漳河就被宁国君主视为宁国的底线,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宁国便已在漳河建造战船,训练水军,百余年来,未敢有一日怠慢,宁军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战船不计其数,水军也异常精锐,极善水战,而这恰恰是我风军的弱点,大王若是非要强渡漳河,就是以我军之短对宁军之长,最终……怕有全军覆没之危啊!”
  “哦……”唐寅幽幽应了一声,仰起头来,沉默无语。原来宁国也是有远见的,并做好相关的防范,难怪宁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凑出那么多的大型战船。他沉思了一会,站起身形,在帐内来回踱步,走动之间,他的心思也在急转,喃喃说道:“袁方先生所言也有道理。”
  看着正在心里做着挣扎的唐寅,袁方暗叹口气,他恍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微臣还想问问大王,要如何安葬今日阵亡的将士们?”
  “尘归尘,土归土,风国的壮士自然也要送回到风国去安葬。”
  “那……军中的宁人呢?”
  唐寅挑了挑眉毛,摇头说道:“这个我还没有想好,袁方先生有何建议?”
  袁方说道:“大王对阵亡的将士不仅要一视同仁,更应厚葬宁籍的将士。”
  见唐寅露出不解之色,袁方解释道:“身为宁人,能投入到风军,帮风国与去打自己的国家,这不仅需要很大的决心,更需要极大的勇气。大王若想河东能长治久安,若想赢得河东宁人的拥戴,就应该厚待宁人,厚待宁籍将士,要让人们感觉到,在大王的心目中,没有风人、宁人之分。”
  呦!这倒是唐寅没有想到的。他细细琢磨,觉得袁方说的极有道理,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己就算装也得装出个样子来。他的脸上终于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走到袁方近亲,冲着他拱手深施一礼。
  袁方吓了一跳,向来都是臣子给大王施礼的,哪有大王向臣子施礼的道理?!他坐在塌上呆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没有站起,直接从塌上跪到地上,叩首道:“大王这是做甚?折杀微臣……”
  唐寅伸手把袁方扶了起来,笑呵呵地说道:“袁方先生教训的极是,河东既然已重归风国,河东的百姓就是风国的子民,我是应该一视同仁,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看着一脸虚心受教模样的唐寅,袁方眼神中透漏出一丝惘然。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看不透唐寅的,也不清楚他心里在想什么,唐寅的性格太多变了,时而凶残狡诈,时而又宽厚仁义,时而冷酷无情,时而又儒雅和善,很难想象在一个人身上能体现出这么多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个性,而这个人还仅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唐寅采纳了袁方的意见,翌日一早就传令下去,厚葬那些在渡河之战中不幸阵亡的宁籍将士,并给其家属发放多出一倍的抚恤金,另外还免除家属的四成赋税。这样的待遇绝对称得上是足够优厚,唐寅的做法也立杆见影,赢得河东宁人不少的口碑,也让宁籍百姓们彻底安下心来。
  人们最为担心的是河东易主后他们会不会受风人的压榨,成为人下人,不过通过唐寅对阵亡的宁籍将士的表现来看,这样的顾虑似乎已经是多余的了,风国的君主不仅没有欺压他们,反而还十分厚待,如此一来,人们继续在河东安家立业的信念也比以前坚定了许多。
  若论治国,唐寅完全是外行,在这方面也未必有多高的天赋,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现代人的开明,这让他能分辨出哪些进见会对自己有宜,哪些进见对自己无利而有害,这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唐寅就成了拥有慧眼能分辨是非曲直的世间罕见的明主。
  唐寅采纳了袁方善待宁籍将士的意见,不过就目前到底要不要退兵休战这件事上他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现在唐寅的处境有点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灭宁的口号已被他喊出去了,就这么无声无息的休战,太损自己的威望,可若是继续开战,他也怕被袁方不幸言中,己方大军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正在他倍感为难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契机来了,宁国朝廷派出的议和使节渡过漳河,来到风营要与唐寅商谈两国议和之事。
  对于向风议和这件事上,长孙渊宏是强烈反对的,自己在前方拼死拼活的作战为的是什么?就是为驱逐风贼,收复河东失地,而现在倒好,远离战场、身处后方的朝廷竟然大笔一挥,将偌大的河东郡直接割让给风国,承认河东是风国的领地,不仅如此,还向风国赔偿大量的金银绸缎,这哪里是议和,简直就是向风国卑躬屈膝的俯首称臣。
  长孙渊宏无法理解朝廷为何要做出如此自取其辱的决定,这场战事己方明明还没有输,还有反攻回河东的希望,可是现在朝廷的一纸议和使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都变成无用功。
  他难以理解朝廷的决定,魏征又何尝不是如此,听闻议和使节已离都的消息,魏征忍不住仰天长叹:“安逸!我大宁就输在安逸二字上啊!”长年的安逸使宁国朝廷内外自视甚高,稍遇挫折,上下恐慌,不危自乱。
  这时候,长孙渊宏和魏征这两位貌合神离的主副元帅又站回到同一阵线上,同是坚决反对议和。按照魏征的意思,议和使节要过漳河,肯定得路过己方大营,到时己方把他强制扣押住,不让其过河,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议和了。
  关键时刻,魏征能表现得如此硬气,甚至敢违背朝廷意愿,冒着杀头的重罪要强扣议和使节,这让长孙渊宏颇感意外,也甚为佩服,不过他可不赞同魏征的想法,强扣朝廷派出的使节,那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下下之策,现在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也无须冒这么大的风险。
  长孙渊宏决定来个将计就计,好好利用这个议和使节。
  宁国派出的议和使节有两人,官职同为鸿胪丞,是大鸿胪的下属官员,官阶为三品。鸿胪丞的主要职能就是涉外。这二人分别叫石听寒、覃亦,此次的议和,以石听寒为主,覃亦为辅。
  正如魏征预测的那样,石听寒和覃亦确实是先到的宁军大营。
  二人刚到宁军的大营外就感觉出气氛有点不对劲,站岗以及巡逻的宁军士卒皆是无精打采,一各个哭丧着脸,向身上看,盔歪甲斜,手中的武器不是提着,而是无力地拎着,即便石听寒和覃亦为文官,也能看出己方士卒的军纪太过于松散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大步流星向营内走。
  刚到辕门近前,周围的宁兵一拥而上,将二人以及身后的百余名随从拦住,喝道:“干什么?知道这是哪吗就向里面闯?!”
  “瞎了你们的狗眼,看清楚了,这两位可是朝廷派出的议和使节石大人和覃大人,赶快让开,叫你们的统帅出来迎接!”石听寒和覃亦带来的随从语气不善地呵斥道。
  一听他二人是朝廷派出的使节,士卒们身子一震,面露敬畏之色,纷纷收起武器,其中一名小头目垂着头,颤声说道:“我家元帅恐怕……恐怕不能出来迎接两位大人了。”
  第618章
  “怎么?”听闻士卒的话,石听寒和覃亦皆吃一惊,急忙追问道:“渊宏将军怎么了?”
  “这……”还未等士卒答话,魏征从营内走了出来,看到石、覃二人,他抢步上前,拱手施礼,笑道:“不知二位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见谅见谅!”魏征的官阶比石听寒和覃亦要高得多,不过他二人毕竟是朝廷派出的使节,魏征对其还是十分客气的。
  两人认识魏征,看到他,眼睛皆为之一亮,低声问道:“魏将军,渊宏将军到底怎么了?”
  “唉!”魏征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摆手说道:“两位大人先进营再说吧!”说话之间,他带着石听寒和覃亦走进宁军大营。在去往长孙渊宏寝帐的时候,魏征说道:“渊宏将军在河东与风军交战时身负重伤的事,想必两位大人都已经听说了吧?”
  石听寒和覃亦点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说受的只是小伤吗?”
  魏征摇头叹息,说道:“那是为了迷惑风军才故意这么说的,实际上,渊宏将军的伤势极重,有性命之忧,当时就应该退回国内,好好调养,可是渊宏将军又不放心河东的战事,坚持不肯回都,对军中的大事小情都要亲历亲为的打理,尤其是两天前,渊宏将军算定风军会偷渡漳河,事先在西岸这边设好埋伏,亲自指挥作战,结果我军大败风贼,不过,渊宏将军的身体也累垮了,恐怕……”他故意没有把话说完,只是一个劲的摇头。
  “啊!两日前的战事我和覃大人在路上就已经听说了,此战渊宏将军打的漂亮,不过,渊宏将军还是应照顾好自己的身子啊!”石听寒顾虑重重地说道,现在宁国唯一能抵挡风军西侵的就只有长孙渊宏了,如果他因伤无法参战,宁国还有谁能抵御风军?
  由魏征领路,二人来到长孙渊宏的寝帐,刚近来,二人就皱起眉头,寝帐里都是刺鼻的药味,冷然一嗅,头仁都疼。举目向里看,在寝帐里端的床塌上躺有一人,这人面黄肌瘦,嘴唇泛青,一脸的病态,虽然是大热天,寝帐里又密不透风,他身上仍盖着厚厚的棉被,身子也在阵阵地哆嗦着,从他微张的口中隐约听到断断续续的呻吟。
  石听寒和覃亦简直都不敢相信这个的眼睛,那个魁梧雄壮、意气勃发、纵横天下没有敌手的长孙渊宏哪去了?难道躺在床塌上这个奄奄一息的病夫是长孙渊宏?他二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愣了好一会才回过神,伸出颤巍巍的手,指指床塌上的病夫,然后再回头瞧瞧身后的魏征,似乎是在向他询问,这真的是长孙渊宏吗?
  魏征满面悲色,微微点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到床塌前,咽口吐沫,细声细语地唤道:“渊宏将军,渊宏将军?”
  “哦……”塌上的长孙渊宏发出一声低若蚊音的呻吟,表示他听到了。
  魏征轻声说道:“朝廷派去与风国议和的两位使官大人来了,特意来营中探望将军。”
  这时,石听寒和覃亦急忙抢步上前,半跪在塌旁,仔细辨认,总算是把长孙渊宏认出来了,回想当初长孙渊宏的风姿绝伦,再瞧瞧现在这个已憔悴的不成人形的长孙渊宏,二人不由得悲由心生,眼圈一红,眼泪掉了下来,二人哽咽着小声说道:“渊宏将军好好休养,不必再为战事忧心了,我二人此行就是去与风国议和,以后不会再有战事了。”
  魏征见状,暗皱眉头,他和石听寒、覃亦这两人虽然接触不多,可也能看出这两位的人品都非常不错,觉得长孙渊宏应该把实情告诉二人,如此欺骗他俩,实在太过分了。
  躺在塌上的长孙渊宏却在暗自冷笑,心里嘟囔道蠢货!议和能阻止风国西侵吗,它只会让风人看到宁国的软弱,而后会变本加厉的欺负宁国,风国的国策是狼道,风国也是虎狼之国,它的胃口又岂是用区区金银绸缎就能填饱的?
  心中对朝廷的愚蠢与昏庸是又气又恨,不过此时长孙渊宏却不敢表现出来,不是他不信任石听寒和覃亦,而是因为这两位皆为文人,去了风军大营,被唐寅一吓唬,没准把什么都说了。
  长孙渊宏不仅善于谋略,也善于洞察对手的心思。他知道唐寅野心甚大,河东之战的顺利也让唐寅的野心空前膨胀,进而想吞并整个宁国,现在与他谈议和,那是毫无意义的,己方的使节到了风营,一定会受到唐寅的*问,他会借此机会,通过使节之口来了解己方在西岸的布防情况、军中状态等等细节。长孙渊宏决定这次来个将计就计,索性把己方的使节也一起骗,装成病危的模样,引唐寅来攻。
  他装的天衣无缝,石听寒和覃亦也真以为长孙渊宏快要不行了,两人还打算在寝帐里多呆一会的时候,几名军医走了近来,给长孙渊宏换药。长孙渊宏的身上确实有伤口,背后的那处刀伤。看着那触目惊心、血红血红的伤口,石听寒和覃亦暗暗咧嘴,转过头去,不敢再看。魏征上前,轻声说道:“两位大人,我们还是先出去吧,别再打扰将军休息了。”
  “好、好、好!”石、覃二人连连点头,跟随魏征走出大帐。现在他二人总算明白一向纪律严明的西部军为何如此涣散,又为何人人皆面露悲色,以长孙渊宏目前的病情来看,随时都有一命呜呼的可能啊!
  看来朝廷议和的决定是真做对了,趁着现在长孙渊宏还在,得赶紧把此事敲定下来!两人不敢再在宁军大营多做耽搁,双双对魏征拱手说道:“魏将军,我二人得立刻赶到河东的风军大营,求见风王,与风国议和,渊宏将军就烦劳你多费心照顾了。”
  魏征一愣,挽留道:“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怎么刚到大营就要走啊?还是休息一天,明日再去风营吧!”
  “哎呀,议和之事,关系国之存亡,耽搁不起啊,何况渊宏将军现在还……唉!”石听寒和覃亦相互看看,摇头叹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