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明枪暗箭,悲催小官人

  李凤梧已完全掌握蒙学。
  不过才情这东西真得看天赋,他虽然有着可比拟妖孽天才的记忆能力,也有着超越宋人八九百年的意识,但就算如此,也憋不出一首让人惊艳的好诗词出来。
  偶尔灵光乍现,写过几首诗词,都被朱唤儿嗤之以鼻,反倒是不经意间说过的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被朱唤儿追问过几次。
  在熟练掌握《广韵》,几乎能将《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倒背如流的情况下,李凤梧开始看四书五经学习六艺。
  此时朱熹还未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摘出来单独成书,因此四书其实只有《论语》和《孟子》,五经则是《诗经》、《礼记》、《尚书》、《周易》和《春秋》,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诗经》李凤梧已经背诵下来,六艺则需要在府学中听先生教学,因此要看的书便只有两书加四经。
  李凤梧从没想过依靠读书成为大宋的苏仙苏东坡,有唐宋八大家的宋六家珠玉在前,又有理学大师朱熹在后,自己再怎么读书也不可能超过他们。
  话说,朱熹如今也三十多岁了。
  并不是没有想过,趁着朱熹现在还没将大学、中庸从礼经中抽出来,自己先前一步,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且自己如今也没有那个名望。
  李凤梧真正想做的是编撰一本大宋的新华字典,将繁体字化为简体字,在大宋推广汉语拼音,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若是做出来必然是名垂青史的事情,不比促成四书的成就差。
  不过这种事情,估计都得等自己金銮唱名中举之后,编撰一本字典取《广韵》而代之,若是一个人做没个三五七年就甭想了,但若能进入翰林院,有诸多翰林编修帮忙协助,那便轻松了许多。
  况且没有官家也就是政府支持,这也不可能实现,毕竟自己不是大宋的欧阳修和范文正,没有挥手便有天下士子趋势的名望。
  所以在古代,名望是何等重要的东西。
  功名两字,自古不分。
  因有过目不忘的变态bug,李凤梧看书倒是极快,但仅是背下来并不足以让他考试无忧,毕竟科考历史中死记硬背下四书五经的人比比皆是,但每次科考中举的却只有那些人,因此要想考试过关,还得看不少《儒经讲解》、《策论典议》之类动辄十万字左右的名家作品,甚至于和后世那些黄冈密卷一个意思的《状元集》也有必要细读……
  这么一算下来,其实要背要看的书极多。
  好在绍兴三十一年春刚举过大科,本科谢试定在隆兴一年秋,省试和殿试定在隆兴二年,留给李凤梧的时间还多,唯独遗憾的是张浚在隆兴二年去世,这当中是李家的危险期。
  不过李凤梧已经想清楚一个事情,史书资料记载,张浚是隆兴二年致仕之后病死,虽然六十七岁病死不奇怪,但也可能是主和派担心他再度被起用而出了暗手。
  如果真是如此,自己想法让他安然无恙,只要张浚不死对李家而言就是一道保命符,毕竟是深受官家赵昚信任的忠臣相公,有大功于朝廷,哪怕是致仕在野,也有着让人忌惮的影响力。
  和李凤梧想的一般,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还没到,府学之中已经有人在着手要将自己撵出文轩王庙,消息来源相当可靠。
  当初柳府大宴前,自己曾与几个府学生员在秦淮河杨柳心的画舫上和柳子远等人冲突,自己这一方中竟有位同窗是府学先生的子侄,此次府学考试,那位先生便负责新进生员。
  李老三捐了三千两白银给周必大,事后周必大没有中饱私囊一分,全部花在府学办学上,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周必大应该不会为难自己,况且作为他好友陆游的门生,他不照顾下自己都有点说不过去。
  因此自己只要能过了考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便只能徒呼奈何。
  至于别有用心的人是谁,除了柳子远和他背后的河西柳家,再算下去大概还能加上郭秃子,朱文修和杨世杰应该不至于计较这等小事。
  也许在柳子远等人看来,李凤梧连蒙学私塾都不曾进过,要将他撵出府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上元节,本是人约黄昏后的美好日子,李凤梧尝试着邀约文家小妹一起赏花灯,或许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缘故,文家小妹竟然同意了。
  不过多了个灯泡,出于各种考虑,文淑臻是必须要陪同自家小妹一起的,不然待字闺中的小姑娘和李家小官人一同游上元,传出去文家这脸可没地方搁。
  在恶讼师文启来和夫人文蔡氏看来,有大女带着奴仆陪伴,小女和李家小官人上元节赏灯似乎出不了篓子,但显然他们低估了李凤梧这颗闷|骚的心。
  上元灯会就在秦淮河畔。
  李凤梧、朱唤儿、文淑臻、文家小女一行四人,到醉乐坊要了艘画舫,没有让那位新晋秦淮八艳的杨柳心作陪,就连文宅奴仆也被留在了岸上。
  行舟在秦淮河畔,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岸边的灯火,一派繁华。
  熙熙攘攘的秦淮河,在南宋展现出最为繁华的一面,画舫如织,间杂着恍若天籁的小曲儿声音飘来,岸边再是各式上元花灯,再有人在水面放上一些顺流而下,若是俯视,便发现这秦淮河成了一条火龙,端的是让人流连忘返。
  文淑臻、朱唤儿和文家小女沉浸其中,气氛一时大好。
  李凤梧和三女赏灯和诗品酒,甚是快哉。
  游完秦淮,在醉乐坊码头停靠后登岸,李凤梧作为地位稍高的男子应率先上岸,岂料就在他一脚踏上码头的瞬间,倏然觉得一股寒风扑面而来,眼角余光便瞥见一道黑影悄无声息的靠近自己。
  还没来得及任何反应,就觉肋上一麻,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浑身失去力气,这一步跨出去便没有了重心,噗通一声如一截横木栽进秦淮河里,在三女的惊声中溅起一阵浪花。
  画舫和码头上顿时大乱,文宅几个仆人慌不迭涌过来,呼喝着要将李家小官人从水里捞起来。
  而此时那个贴近李凤梧的黑影正准备趁乱消失在人群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