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回拓跋归唐

  《第五百六十三回拓跋归唐》
  伴随这猛虎山失守后,白马会总舵主白世绝未能说服夜鹰天王派兵收复猛虎山,只好带领残兵败驻防到了威虎山。
  这威虎山乃是黑虎兽王、黑豹兽王、虎豹兽王、雷豹兽王的地盘,兵力不足五万之众。而在这里却驻防着一支党项部落的军团,他们的大首领名叫拓跋守寂,其子名叫拓跋朝光。父子二人皆为武将。他们原本驻防在青海南部区域,无奈这吐藩势力庞大,将他们逼退到了威虎山一带,父子二人深知这些兽妖食人无数,与他们绝对不能同流合污,无奈自己的兵力有限,不足五万之众,难以和这么夺得豺狼虎豹进行对抗,只好驻防在这威虎山脚下,一切听从黑虎兽王的安排。
  结果这一回,总舵主白世绝见到这些党项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作战极其勇猛善战,便决定收编这支军队,便将拓跋守寂和拓跋朝光父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道:“我很看重你们父子二人的能耐本事,如果归顺于我,我必当重用你们。等到日后我们成就天下霸业之后,一定把你们父子晋升为护国公,如何啊?”听到这些话后,拓跋守寂深知这是白世绝无路可走,才来求我们了。可是毕竟自己手上的军队难以抗很白马会和虎兽妖军团,迫于他们的军事压力和威胁,最终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答应了白世绝的请求,带领五万党项军团镇守在了威虎山脚下。
  这拓跋守寂虽然驻防在了威虎山脚下,可是在他心中一直想和大唐官军取得联系,便想让儿子拓跋朝光完成此事,将自己的心愿告诉给左狄大将军,想配合左家军里应外合一举收复威虎山。结果这白世绝深知这些吐藩将领其心不一定忠诚于自己,但是迫于官军的军事压力,又不得不继续重用他们,所以对这些党项将士采取了既信任又监视的手段,毕竟他们要想在青海继续立足下去,是不能在继续败在官军手中了,不然的话收复中原将成为泡影,被迫退守西域和吐藩继续自相残杀,争夺西域的地盘,到那时官军在取经人相助之下,坐收渔翁之利,必将一举收复西域和西海。到那时我白马会如何能继续立足下去。所以这白世绝思前想后青海是绝对不能丢失的,要不惜一切代价镇守大王城,便将这镇守威虎山之事交给了黑虎兽王,让他密切监视党项军队的动向,绝对不能让他们继续归顺大唐,安排好这一切之后,撤回了大王城,相助夜鹰天王积极备战,镇守大王城。
  这白世绝安排好了一切之后,便主动离开了威虎山。这对于黑虎兽王可是高兴坏了,必经自己成为了这一带的山大王。为此他将拓跋守寂和拓跋朝光父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道:“我听说你们早就想投靠大唐玄宗皇帝,有这回事吗?”一听这话,拓跋守寂便答道:“大王说的那里笑话之言,我们父子二人对大王是忠心耿耿,一心想帮助大王死守威虎山,岂会做出这等丧尽天良不忠不义之事呢?还请大王放宽心,我们一定对大王忠心不二,坚守山下防线。”听到这些话后,黑虎兽王还是不相信,便对他们说道:“本大王可有上天入地的能耐本事,不管你们想干什么?我都会知道,如果让我知道了你们有不轨之心,我一定将你们碎尸万段,永除后患。”说完之后,便下令:“将党项军团部落的女人全部压进威虎山,如果你们敢通敌卖主,我就要让手上的兄弟强暴你们党项部落的全部女人,一个不留。”听到这项君命后,拓跋朝光恨不得拔出手上的宝剑,一剑刺死黑虎兽王。结果还是被他的父王拓跋守寂强摁住手臂,百般颜色,才让拓跋朝光忍下了这口气。就这样党项女人和男人被虎兽妖一举分开,处境十分危险。
  面对这一切,拓跋守寂并没有屈服,带领儿子应付完了黑虎兽王之后,便回到山下驻地,开始详细谋划联络大唐官军的行动计划。这一回他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保住部落中的所有女人,为此拓跋守寂反复想了好久,最终想到了绝妙的一招。原来在这党项部落中,竟然还有一个和自己儿子长得十分相像的人,为了迷惑黑虎兽王的沿线,拓跋守寂便采取了掉包计,让这部落中的永世萨日勒和自己的儿子拓跋朝光穿成一样的衣服,而后在营地扎包内,进行悄悄地换装,就这样那些一直监视拓跋父子的虎兽妖并没有及时发现,眼前这位拓跋王子会是假的,就这样拓跋朝光有了机会混在将士中间,等待机会冲出部落,一路向东离开部落,寻找大唐取经人和官军来解救自己的部落和父王。
  为了完成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拓跋守寂又采取了第二步行动。专门进山向黑虎兽王请愿,要求清缴周边所有的吐谷浑部落,将这些百姓斩杀殆尽,为下一步与官军决战打好基础。听到这拓跋守寂这么一说之后,黑虎兽王是十分赞同。他心想只要这拓跋守寂身上沾满了吐谷浑百姓的鲜血,他就会和吐谷浑部落成为敌人,在想回大唐,永远都回不去了。于是便果断的答应了拓跋守寂提出的意见,同时为了逼迫他反唐,又让这黑豹兽王带领五百虎兽妖变成党项族勇士,对那些吐谷浑百姓大开杀戒,采用借刀杀人之策,让这些党项人永远都无法再回头,就这样一切安排好之后,便协助拓跋守寂展开了大清缴行动。
  结果这一回,拓跋朝光提前一步将清缴吐谷浑部落的消息散不出去,这才使得很多百姓,提前得到消息离开了自己的家园。随后这拓跋朝光假扮党项族的勇士,到处搜查,最终找到了脱身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威虎山,向东追寻左家军和取经人而去。
  这黑豹兽王变成党项将领,带领手上的兽妖到处追杀吐谷浑百姓,结果见效并不大,好多百姓都已经离开了他们的家园,最终空忙活一场,将威虎山周边的吐谷浑百姓全部清剿干净后,回到妖山向黑虎兽王复命,告诉他一切都已经清缴完毕。得知这些情况后,黑虎兽王十分高兴,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便让兄弟们继续加强戒备,一旦发现左家军到来,便让拓跋守寂带领他手上的军队出战迎敌。
  这拓跋守寂安排好了吐谷浑百姓之后,为了防止黑虎兽王再让他残害吐谷浑百姓,便将那些吐谷浑百姓全部换装成为了党项族百姓,和党项人一样,让这些虎兽妖根本看不出来,做好了等待官军到来,而后里应外合一举杀进威虎山的战前准备。
  这拓跋朝光几经辗转追寻,最终找到了左震山的军队,而后遇到了怀志大师便将这威虎山的情况全部告诉给了怀志大师和左震山少将军。
  左震山得知威虎山的情况后,十分高兴,便让拓跋朝光在军前以党项少将军的身份军前效力,做好了进攻威虎山的战前准备后,便向威虎山全面开进而去。没过数日,十万官军在左震山的带领下,一举开进到了威虎山地区。
  这黑虎兽王得知情况后,便将拓跋守寂和他的儿子拓跋朝光叫到威虎洞府进行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结果下山侦查的虎兽妖在官军大营中发现了拓跋朝光,便将这个消息带回了妖山,禀报给了黑虎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黑虎兽王大吃一惊,便愤怒的说道:“来人啊,把这拓跋守寂父子给我拿下。”结果一听这话,拓跋守寂哈哈大笑起来。见到拓跋守寂大笑起来,便对他说道:“你笑什么?”一听这话,拓跋守寂便说道:“我向你太愚蠢了,明明是我和我的儿子拓跋朝光就在你的面前,怎么山下施展出来了反间计,让我们自相残杀,他们好趁乱打劫,攻其不备,一举杀进妖山,这等伎俩,难道你们都看不出来吗?真是可笑至极。”听到这句话后,黑虎兽王觉得不无道理。便让虎兽妖仔细查看。结果这玄通六耳、金丝王猴奉师命提前飞进妖山展开了全面进攻,解救所有女人和孩子。这黑虎兽王见到高徒已经杀进山,只好让兄弟们全面出动,等到把他们歼灭掉再说。就这样黑豹兽王、虎豹兽王、雷豹兽王三兄弟奉兄长之命,带领虎兽妖展开了全面反击。而这拓跋守寂则趁此良机与玄通六耳接上头,而后便带领党项军团展开了全面反击。见到这些党项军团向自己展开了进攻,黑虎兽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看错了他,便施展一身本事杀向拓跋守寂,最终将他生擒,用他的生命逼迫玄通六耳放弃进攻。
  玄通六耳见到拓跋守寂大首领命悬一线,只好放弃了继续进攻,带领所有党项将士和女人孩童撤出了威虎山。
  回到山下官军驻地之后,便将这拓跋守寂大将军被黑虎兽王擒住充当人质之事告诉给了左震山和师父怀志大师。得知此事后,拓跋朝光十分担心父王的安危,便向大将军左震山提出来,先救人在攻打威虎山。为了解救出来父王,拓跋朝光要求亲自进山展开营救。左震山少将军深知怀志大师身边众弟子的能耐本事,便劝解拓跋朝光少将军,不要太着急,一定会有办法的,便将这营救计划交给了玄通六耳和他的师弟们。
  接到少将军左震山的军令后,玄通六耳便带领金丝王猴和神侠夜猴一起进山而去。这一回他们兄弟三人变成了虎兽妖在妖山上展开了全面寻找,结果在地牢中发现了被全身捆绑的拓跋守寂,便施展他们的法力将大首领解救出来,用一块石头变成了他的替身,悄悄地将拓跋守寂解救出山。
  拓跋守寂在众高徒相助之下,成功逃脱之后,便于孩儿拓跋朝光一起带领党项大军随同官军一起向威虎山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黑虎兽王见到敌军又杀来了,愤怒之极,便去地牢准备杀死拓跋守寂,以此发泄。结果他施展自己的本事,才发现原来拓跋守寂早已经不在地牢中了。见到守住妖山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无奈自己接到了夜莺天王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威虎山的作战命令,只好选择带领兄弟们下山与官军决一死战,就这样带领黑豹兽王、虎豹兽王、雷豹兽王三兄弟共同下山而去,准备与官军展开拼死一战,以此捍卫虎兽王的尊严。
  这一回虎兽妖发起了全面进攻,拓跋守寂和拓跋朝光父子二人带领党项族将士展开了浴血拼杀,他们用弩箭奋力发射,使得虎兽妖遭遇到了沉重打击。见到党项人如此可恶,黑虎兽王便又一次追杀拓跋守寂而去,结果这一回,天山雪猴早已经盯住了他,见到他杀来,便施展出来了千身万化神功,将他死死缠住,最终二人在一起拼杀数百回合之后,黑虎兽王被怀志大师收去。随后众高徒齐上阵,将这黑豹兽王、雷豹兽王、虎豹兽王死死围住,他们不甘心失败,拼死一战,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被怀志大师全部收去。最终一举歼灭了威虎山上的全部虎兽妖,让这里的吐谷浑百姓过上了无比幸福快乐的游牧生活。
  经此一仗之后,拓跋父子归顺大唐,得到了玄宗皇帝的重用,赐奉这拓跋守寂为夏州刺史,掌管河西军务,儿子拓跋朝光为虎威将军,协助官军做好下一步的光复西域的战前准备。而这威虎山的失守,造成了大王城外围已经无险可守,这白煞星君为了协助夜鹰天王死守大王城,便向夜鹰天王请战,要重新夺回威虎山,预知详情,下文再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