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37节

  第89章
  经过盘问,余思雅总算搞清楚了沈建东是怎么在短短三个月内挣了一万多的。
  沈建东年纪小,天天走街串巷赚了不少钱,就被熊子几个无业青年给盯上了。
  要说熊子他们是什么大恶人也不至于,就是没工作,没收入,只能游手好闲,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弄点钱。搞得家里的名声很不好听,家人不待见他们,邻里瞧不起他们。
  这时候流动人口不多,周围居住的都是熟人,熊子他们不好得罪,可不就使劲儿地逮着沈建东这只小肥羊撸。
  可别看沈建东年纪小,但他这几年吃得比较好,不缺营养,又经常干体力活,身体很强壮,而且不怕事,经常跟熊子几个硬碰硬。
  熊子几个年龄虽然要大点,可到底是长在城里,没做过多少重体力活,哪干得过沈建东,一对一就没赢过。年轻人嘛,崇拜强者,天天打着追着,最后反而打出了点惺惺相惜之情。
  知道几人之所以天天不干正事,到处小偷小摸的原因后,沈建东就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帮着卖瓜子,因为他一个人根本卖不过来,眼睁睁地看着有钱不能赚,对财迷来说简直跟挖心一样难受。
  要是换了旁的人,听说当小贩,肯定不乐意,毕竟这会儿小贩地位低。但熊子几个走到哪儿都是被人嫌弃的份,当小贩他们也不觉得丢脸,反而听说有工资,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刚开始,沈建东给他们每个人开一块钱一天的工资,随着生意的火爆,他直接给他们开月工资五十块。
  一下子多了六个人帮助赚钱,这挣钱的速度也跟着飙升。这一万多块,几乎有一半都是五月挣的。
  余思雅听完后,只能感叹沈建东的敏锐,他确实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而且很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不过有的事情还是要讲清楚,余思雅提醒他:“你别扩张太快,有六个人帮你就差不多了。挣的钱,自己存到银行,别带太多钱在身上,不安全,财不露白,哪怕是熊子他们,你到底挣了多少钱也别透露。”
  见余思雅没有反对的意思,沈建东嘿嘿直乐:“嫂子,你放心,我知道的,不会乱来,钱都存银行了。”
  余思雅见他穿着打扮,做事跟没发财前没什么区别,还是保持着质朴的作风和踏实肯干的性格,放下心来:“你心里有数就行,有什么事记得跟嫂子说,多个人总能多个主意。”
  了解了沈建东的情况后,余思雅提醒几句也没多管,他还年轻,有的是资本去折腾,不怕走弯路。这会儿他又没成年,只要不干杀人放火的事,即便做点什么越界的事,顶多也就是被批评教育一番就完了,他想闯就让他去闯吧。
  ——
  转眼进入了六月,天气越发的炎热,绿皮火车上跟蒸笼一样,哪怕开着窗户,里面的气温也极高。很多食品都不方便带了,不少人都只能揣一些饼干上去就热水熬过那两天,听说清河鸭这边卖的食物能放好几个月,不少旅客都来光顾。
  二门市部的生意越发的好,六个人都有些忙不过来。
  这时候,省城铁路局的招工也已经安排好了。这次一共招工360人,其中有两百多名是下乡的知青,还有几十名是职工在校子弟,成绩比较差,高考无望的,家长生怕错过这个机会,索性让他们退学直接参加了工作,好歹有个铁饭碗,不然万一后面没着落,又要下乡怎么办?
  这样就还剩下几十个名额,不少人听说了消息后都跑来找关系,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都来找他,还有帮人说情的,搞得齐主任烦死了,选哪个都是得罪人。
  余思雅从丁舜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灵机一动,当天就去找了齐主任。
  “余厂长,什么风把你刮我这儿来了?”齐主任看到余思雅挺惊讶的,毕竟两个人就只有一面之缘,不熟。
  余思雅笑着说:“齐主任打扰了,我听说你们铁路局这次招工名额还剩不少是吧?”
  齐主任抬头打量着她,目光带着探究,含糊地说:“也没剩多少,我手里这名额哪有余厂长手里的多啊。”
  这是怕她问他要名额啊!
  余思雅赶紧摆手澄清:“齐主任你别误会,我没其他意思,我们养殖场最近也在招工,我也挺烦这个的,都交给了下面管生产的主任去安排。”
  见余思雅不是冲着名额来的,齐主任松了口气,按住额头说:“不好意思,余厂长,我最近是真被烦得不行,大家都是几十年的同事,住一个院子,帮了这个,帮不了那个,总会得罪人,余厂长想必能明白我的感受吧。”
  余思雅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确实,每次招工我也愁死了,我娘家、夫家的亲戚都爱找我,说什么都是自家人,不帮不像样。你说我要开了这个口子,那下面的主任、组长这些干部呢?人家要搞小动作,我还能拦着吗?要大家都招自己的亲戚进来,这厂子不得乱套吗?”
  齐主任感觉找到了知音,大倒苦水:“可不是,都说咱们当干部的好,没人能理解咱们的苦,人人都有苦衷,可咱们能力有限,帮哪个都不是,尤其是那种不合适的,招进来懒懒散散不好好干活,别的人又有意见。每次有招工名额,我都得得罪人,一个不慎还被人举报到上面。”
  铺垫得差不多了,余思雅这才道明了来意:“可不是,我特别理解齐主任你的难处。所以我听说了招工的情况后,特意来找齐主任,就是想给你出个主意,你听听行不行。”
  齐主任感兴趣地看着余思雅:“哦,余厂长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我建议多出的这几十个名额登报对外公开招工,这样一来嘛,齐主任就谁都不用担心得罪人了。这是其一,其二,上了报,大家都知道咱们省城铁路局自己创造了这么多岗位,不但解决了本单位职工子女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社会分忧,帮助市里解决一部分人的工作问题,这可是大功劳。至于来找你的那些人嘛,让他们参与公平竞争就是,能应聘上是他们的本事,应聘不上也怪不了你,没本事的自然就被淘汰了,也不用担心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
  齐主任听了觉得挺有道理的,他捏着下巴问:“那,余厂长,这报纸上会出现我的名字吗?”
  余思雅咳了一声,正色道:“当然会,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齐主任作为重要的一环,自然得见报。你要相信我,我帮你联系一下省报的主编,我跟她关系还不错,我让她来采访你,齐主任觉得怎么样?”
  “哎呀,这,这会不会太麻烦余厂长了?”齐主任嘴上说着麻烦,眼睛却直直地望着余思雅,显然是对上报的事非常心动。
  这点不出余思雅所料。齐主任虽然是铁路局的实权干部,但到底只是一个普通干部,这辈子都没上过省报,现在听说能上省报,他拒绝得了吗?这个年代,能上报纸可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可以吹一辈子了。
  余思雅摆手说:“不麻烦,不麻烦,谁让咱们是合作单位呢,大家都是一体的嘛,能够招到更优秀的售货员,卖出更多的产品对我们清河鸭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嘛!”
  要不是担心齐主任招些歪瓜裂枣影响了他们的清河鸭的名声,她才不管这个闲事呢。
  这话齐主任听得舒坦极了,夸道:“余厂长,你可真够意思的,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余思雅痛快地说:“好,我这就去找省报的那位朋友,跟她说明情况,过两天来采访你,齐主任做好准备啊。”
  齐主任高兴地说:“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接待你的朋友。”
  跟齐主任说好后,当天余思雅就去找了路明惠说明了情况。
  这会儿哪里有招工都是非常让人振奋的事,大部分单位都自己内部消化了,还有每年大中专毕业生会分配一部分过来,极少有流到外面的。
  路明惠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颔首:“这个消息倒是可以做一个豆腐块,倒不是消息不行,而是内容太单薄了,所以位置也不会太好,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余思雅不在意地说:“能上就行,什么位置不重要。另外,你看看能不能把背景报道出来,就是省城铁路局新增了360个岗位,职工子弟分配了一部分,剩余的公开对外招工,为社会减轻负担!”
  路明惠明白了她的用意:“你这重点就是铁路局新增的360个岗位嘛。铁路局怎么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岗位?是不是跟你有关系?”
  余思雅如实跟她讲了,又叮嘱她:“路主编,这次先不要把咱们清河鸭跟铁路局的合作放出来,等工人都招齐了,开工之后,你再报道,你看到时候能不能给咱们弄个好点的版面,再给新上任的职工们拍一张合照?”
  路明惠想了一下说:“这要看当天有没有更重要的新闻,如果没有特别的新闻,那放在头版应该没问题。”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余思雅放心了:“好,那我回去跟铁路局那边商量一下,避开省市的各种大会和活动,争取能博个头条。”
  谈妥后,路明惠第二天就去拜访了齐主任。
  第三天,这则新闻就见了报,就如路明惠所说的那样,只是一个比巴掌略小些的豆腐块,在内页的第三版,很不起眼,标题也很朴实无华“省城火车站对外招工88人”,内容大致是记者从88人面对社会公开招聘,要求如下……
  别看这消息的位置不起眼,但却是普通市民最为关注的的消息,当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各个家属院、单位里传开了。
  普通人的想法是我家孩子,我亲戚,我朋友家有个符合条件的,赶紧去报名,我得通知他,别错过了这个好机会。
  单位领导更关心的是,铁路局怎么一下子新增了这么多个岗位?没听说最近又新增了列车和线路啊?就算新增一两条线路,也不可能招这么多人。
  好奇心促使大家去深究这件事,于是很快就有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单位知道了铁路局这360个岗位是怎么来的,不用报道,大家对清河鸭的印象又深刻了一些。个别深受岗位困扰之苦的单位,甚至想能不能跟清河鸭合作合作,也弄出几百个岗位。可惜,他们单位生产的东西跟清河鸭八竿子都打不着,实在找不到合作的点,只能作罢。
  唐局长也很高兴,因为这个事传开后,不少兄弟单位的领导给他打电话,碰面了一个个语气也有点酸,让他狠狠地涨了一把面子。
  为此,他特意夸奖了一番齐主任。
  齐主任自然也开心,他竟然也在省报上留了名,还被领导夸奖,这事办得好。幸亏听了余厂长的,不然他还要愁岗位给谁,没给的搞不好还要跑去上面举报他收钱,这下好了,他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一切准备就绪,等到6月25号那天铁路局招工的信息正式发布,唐局长亲自出席,余思雅也跟着一道。
  火车站外的广场上,360个穿着统一灰蓝色制服的售货员整齐划一地站成一排排,身姿挺拔,像一株株奋力向上的小白杨,精神满满。
  这天,不光铁路局主要的领导来了,省报,电视台、电台的记者同志也来了。
  唐局长当众宣布了省城铁路局和清河鸭合作,为广大旅客提供更丰富的饮食和服务,然后唐局长还在上面发表了一番演讲。
  轮到余思雅时,她只简单说了几句:“唐局长已经说得非常完善了,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我只有一句话,咱们清河鸭致力于打造本省最好吃的鸭子,让大家在旅途也有好胃口!”
  说完她在掌声中退到一边,将主位重新让给了意气风发的唐局长。
  这个新闻召开得非常顺利,如果说有什么让余思雅不大满意的话,那就是太长了。这会儿的领导可爱讲话了,局长说完,站长来,好些个领导都发表了讲话,全是一堆高大上的说辞。
  感觉他们是难得上电视、电台、报纸,想一股脑儿地显显摆,争取多露脸。
  但他们也不想想,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电视、广播的新闻也只有那么一两分钟的时间,肯定只能捡重要的报道,他们很多讲话都不可能出现在媒体上,甚至连名字都不会有,说这么多让大家多晒会儿太阳,没其他好处。
  等到上午11点,唐局长正式宣布,省城火车站的售货员上岗。
  售货员们根据先前的安排,依次去自己服务的列车,省报、电台都派了一个记者跟随采访,后续还可以做一个报道。
  直到这时,这场冗长的新闻发布总算结束了。
  余思雅跟唐局长他们打过招呼后,下去找到了路明惠,递过去一张干净的手帕说:“路主编,今天辛苦你了。”
  路明惠擦了擦汗,收起了照相机,笑着说:“不辛苦,这是我的工作。最近没什么新鲜事,这应该算是个大新闻了,如果没意外的话,明天的头版就是这个了。恭喜你,你们清河鸭又要见报了。”
  余思雅含笑道:“这还得多亏了你,谢谢路主编。”
  路明惠摆手:“不用谢我,如果你们的新闻没有新闻价值,是没机会登上省报的。”
  “好说,这么热的天辛苦了,站了半天也饿了,咱们去吃饭吧。”余思雅邀请路明惠。虽然路明惠说这是职责所在,可路明惠到底是帮了她不少忙,碰到了请吃一顿饭,维持维持交情也是应该的。
  两人去吃饭的时候又聊了起来,路明惠说起了南边的局势:“越南最近小动作很多,你爱人是在那边当兵吧?”
  余思雅含笑点头:“是啊,前阵子他好像还出了一趟任务,两三个月没消息,也不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况了。”
  路明惠叹了口气:“哎,也不知道会不会打起来,希望不要,和平来之不易。”
  “是啊,和平来之不易。”余思雅跟着感叹了一声,没有多说。因为她知道这场战争势必会发生,面对他国侵略,我们只能以战止战,不能退缩,也没有退缩的余地。
  “算了,不提这个,咱们说说今天的事,你上台咋就讲那么两句就完了,风头全让铁路局出了。”路明惠好笑地问道。
  余思雅喝了一口水说:“这本来就是人家铁路局的主场,我要说太多喧宾夺主了。再说,我出不出现在报纸有什么要紧的,关键是咱们清河鸭要出现。”
  路明惠笑了一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放心吧,我会多提几次你们清河鸭的。”
  余思雅举起杯子:“以茶代酒,谢谢路主编。”
  次日这则新闻果然登上了省报头条,广播、电视也陆续播报了此事。
  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随车采访的记者也回来了,写了后续报道,讲述了清河鸭在火车上的销售盛况,一趟车的销售额竟然高达七千多块。
  这完全得益于现在的高温,很多食物没法储存,像以前大家爱带的馒头、煎饼、煮鸡蛋之类的,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也没法放两天,所以到了第二天,长途旅客要么啃饼干罐头,要么就只能去餐厅吃饭。清河鸭便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鸭腿、鸭脖子、鸭架子、咸鸭蛋……还有火腿肠可以泡方便面。
  当然这会儿方便面也是稀罕货,要凭票购买的,而且价格比清河鸭还贵,一两块钱一袋,但味道比较清淡,不是很好吃,泡根火腿肠,再啃几口鸭脖子,那可真是坐火车时的无上美味。
  记者将随车的新闻报了出来,还拍了一张一个小男孩眼睛上挂着泪珠,捧着鸭脖子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首次试运行就取得了成功,接下来其他线路也相继传来捷报。除了短途车不大好卖,长途车上清河鸭的产品都相当受欢迎。
  省城铁路局那边见销量远超预期,赶紧联系余思雅这边,让他们厂子多备一点货,半个月后再采购一批。
  余思雅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联系了小李。
  小李早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乐呵呵地说:“余厂长,我看到了,火车上的销量特别高。不过这样下去,咱们的鸭子不够啊。”
  这可真是个甜蜜的负担。
  余思雅再次意识到增加产能的必要性:“你再跟冯主席沟通沟通,看看哪些养殖场还能增加养殖规模,一定要提上去。现在大鸭子不够就再去省养鸭场采购一批,钱不是问题,回头我让楚玉涛给你们汇一笔款子回去。这几个月是火车上销售的旺季,等气温降下来,需求就会相对降低一些,咱们的压力就没这么大了,大家先努力挺过这一关。”
  小李也明白机不可失的道理,赶上了这个好时候,怎么也不能错过。
  “好,你放心,我一会儿就跟冯主席联系。对了,余厂长,你应该快放假了吧,什么时候回来?”
  余思雅还有两门考试,她琢磨了一下:“过几天吧,考完试我打算跟楚玉涛先将省城的账给查一遍。”
  小李听说她就要回来了,跟吃了定心丸一样:“好,过几天潘永康他们要上省城送货,到时候你跟他们的车子回来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