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背黑锅的朝廷

  “就算你们不投靠官府?难道还能有其他出路吗?躲在大别山中?恐怕在八贤王彻底掌控江南之后,已经没有这样的可能了。”马守应摊开了双手:“就算你们依仗大别山的地势,让唐军无法攻入那又如何?今后唐军封锁大别山,什么物件也不许送入山内,光是食盐一项你们就难以坚持。”
  “我们可以打出去。”蔺养成挥了挥拳头。
  马守应却摇头道:“从大别山中打出去?你们还能强得过八大王张献忠吗?连他都已经战死当场了,你们今后又会是个什么下场?”这句话却将众人噎的不轻,在高迎祥死后,张献忠被认为是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军中的两杆大旗。谁又能想到拥兵数十万的张献忠先是被卢象升打得四处躲藏,又被唐军一举剿灭,他本人也落得个身死当场。想到连张献忠都死了,贺一龙等人的心情黯淡了下来,他们已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了。
  马守应说道:“其实我知道诸位兄弟心中所想,投降进入唐军毕竟不如自己为王自在。更何况大家的斤两都清楚,说不定在唐军中无法立足,出了军营却又不会营生。”
  这句话算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四人都是脸上一红。马守应又说道:“实际上我这次来,已经得到了八贤王的允许,今后你们四人如果归入唐军,可以在我的属下,咱们兄弟合兵一处也做一番大事业。”
  如果继续由马守应牵头,四人的心里有了些把握,只是蔺养成还有些不肯定:“如果我们离开大别山之后,八贤王反悔怎么办?”
  “反悔?你将八贤王当成什么人了?”马守应叱道:“张献忠兵败身死,王爷都能善待他的家眷和三位义子,他们不愿意从军,八贤王就允许他们前往一个叫做非洲的地方立国自保,难道还会对你失信吗?”
  “什么立国自保?”四人都是惊呼一声,他们在大别山中消息闭塞,虽然隐约知道张献忠兵败身死,却不知道具体情况以及善后的问题。马守应当即将朱聿键的礼遇说了一遍,又将李定国等人所去的非洲描绘了一番,这些情况主要都是朱聿键告诉他的。
  “大哥见多识广,竟然连这个什么非洲的地方都如此清楚。”刘希尧不禁叹服道。
  “什么见多识广,这都是王爷亲口告诉我的,实际上大哥我也打算开创一番事业,希望诸位兄弟帮忙。事成之后,咱们兄弟五人开创一番事业,同样建立个国家又何妨?”马守应笑道。
  “什么?建立国家?”四人再次惊呼。
  马守应点了点头:“华夏王朝更替,只要上位者的意识有所波动,回华两族就会出现大量伤亡,这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八贤王给我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只要我帮助大明完成一个任务,回族将拥有自己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如果四位兄弟肯助我,未来自己建国也好,或是与我共享富贵也罢,总好过当个流贼头子吧。”马守应随即将自己要担当的任务说了出来。
  “哦?大哥如今有多少人马?”贺一龙最是精细,当即询问道。
  “暂时有两万多骑兵,如果加上几位兄弟的四万步兵应该可以成事。此外西域的维族各部也加入了进来,其实我麾下的百姓已经超过了百万,我们可以再征兵五万,组成十万大军干这一票。”马守应看着几人说道。
  “好,这次兄弟干了,为了咱们今后能够安安稳稳得享富贵,兄弟们就将性命交给大哥了。”贺一龙代表几个兄弟说出了心声。
  “好兄弟。”马守应激动的上前,用蒲扇般的大手拍在了贺一龙的肩膀上,其他三人也都走了过来,五个在战场上结成的兄弟,终于又将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而他们也注定将成为华夏新的传奇。
  马守应拉拢贺一龙等人,回革五营再次合流,成为了一股令任何人也不敢小视的势力,朱聿键却在宁波城的王府内哈哈大笑。自从与朝廷撕破脸之后,他就不再需要继续留驻扬州城防备朝廷问责了,为了方便与宋献策等人商讨政务,他就返回了宁波府,结果还让赵光抃多跑了一段冤枉路。
  拿着赵光抃从应天府带回来的圣旨,朱聿键对宋献策说道:“看看如何?有了这个我们就能与马士英等人平分权力,今后行事更加方便了。”
  “我还是认为这样做多此一举,李自成、江北四镇、乃至清军都不是问题,我们为何要保留这样一个小朝廷?”宋献策摇头道。
  “这你就不懂了。”朱聿键双眼注视着圣旨摇头道:“你以为我留着那个小朝廷,只是为了安抚各方势力吗?当然不可否认,我有这一方面的想法,这不光是能不能打赢清军的问题,还有保存华夏百姓的问题。毕竟如今我们的国土过于广大了,人口少了根本无法掌控,这就需要我们的人数加速增长,不能浪费一丝一毫。”说到这里朱聿键不禁有些感慨,后世都谈人太多地球难以负担的问题,谁会想到人少了同样令人头疼。
  朱聿键又看了宋献策一眼道:“此外大明积弊已深,如果想要迅速革除弊端发展壮大,必然会损失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这部分人大多数都是士族。如果由我们发布这样的命令,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从这次田赋改革造成的叛乱,我想你也看得出来。”
  “这是自然,田赋改革的确惹恼了士林不少人。”宋献策说着眼前一亮:“难道王爷打算让朝廷背黑锅,我们得实惠?”
  “不错,你终于想到了。今后我们有什么过于激烈的政策,就以朝廷的身份发布,那些怨恨着指挥将矛头指向应天府,我们则闷声发大财。只有那些于民有利的政策,采用王府的名义发布,此消彼长之下全国百姓都会声讨弘光帝的。”朱聿键一挥手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