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

  林知夏却说:“我只允许你看十秒钟。”
  江逾白摘下手表,递到她的掌心:“你来计时。”
  林知夏脸色通红,跨坐在他的腿上。她紧紧握着他的手表,秒针像是一把鼓锤,疯狂敲打着心跳的节拍。她羞涩忐忑还隐隐有些期待,但她并不清楚自己正在期待什么。
  江逾白解开了她的睡裙纽扣。
  他的动作小心翼翼,像是虔诚的教徒在朝圣。
  所有的扣子都开了,江逾白的指尖挑起她的肩带,轻轻地往下拽,他的呼吸在这一刹那静止,又格外急促起来,仿佛经历了一场劫后余生。
  林知夏仰高脖颈,强作镇定:“十秒钟。”
  她开始倒计时:“十,九……”
  江逾白的吻从她的锁骨下移,热烈而迫切,像是要融化她的心口,林知夏的脑袋“嗡”了一声,忘了数数。闷热不透风的被子里,他的双手坚厚而滚烫,就像火焰山上的石头。
  亲热远远不止十秒钟,林知夏把他的衣服攥出了条条褶皱:“你……嗯,你超时了……”
  江逾白扣住她的后颈,直接吻住她的嘴唇,她的思维混混沌沌,讲不出一句话,却获得了和江逾白谈恋爱以来最深刻的记忆。
  夜里九点多钟,林知夏回过神来。
  被子早就被她掀开了,她和江逾白都是衣衫不整。
  江逾白抱着她亲了又亲,夸她比草莓还甜。她依然谦虚道:“草莓比我甜得多。”
  江逾白笑了一声。随后,他说:“我去洗个澡。”
  林知夏问他:“你不是刚洗过吗?”
  江逾白背对着林知夏走远:“洗澡就像吃饭,吃完一顿,还有一顿,洗完一次,还得再洗。”
  林知夏被他严密的逻辑折服。
  她目送江逾白走回他的卧室。
  江逾白刚走不久,林知夏抱着枕头在床上打滚。她在脑海里为自己放映了一场电影,电影的男主角就是江逾白。她回忆他从小到大的模样、神态和动作。她是世间唯一的旁观者,无数画面犹如惊鸿掠影般从她的眼前飘过,她感谢上苍赐予她这样与众不同的记忆力。
  这一夜,他们仍然睡在一张床上。
  林知夏抓住江逾白的手,在他的掌心写字。她一撇一捺写得认认真真,黑暗里他们的触觉都变得更加敏锐,江逾白猜测道:“你写的是……”
  “一共八个字,”她轻声说,“青梅竹马,百年好合。”
  江逾白紧紧攥住她的指尖,因为她的声音而动情,他心头微热,那热度久久不退。
  *
  十月末,凉风和畅,秋高气爽。
  林知夏发表的两篇关于“量子递归模式”和“分布式量子计算程序逻辑”的论文引起了小规模的轰动,她的第二篇论文创造了新的数学工具,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量子程序验证”领域的一大空白。
  这两篇论文的基础工作其实都是林知夏在本科阶段完成的,研究跨度超过了三年,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补充和优化,林知夏并未感到自满。
  不过,业内有几位前辈公开评价林知夏是“优秀的,极具天赋的学者”,又因为她才刚满十九岁,她一下子名声大噪——这时候,她还没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直到她打开网页,浏览早间新闻。
  她一眼看见了自己的照片。
  新闻标题是:“天才美女博士的实力天花板,年仅十九岁破解世界难题!”
  林知夏犹豫片刻,点开网页链接。她的履历被记者们写得清清楚楚,十岁师从沈昭华教授,十二岁获得国际数学竞赛金奖,十四岁就有两篇sci论文……记者还采访了林知夏的中学老师、中学同学,大家都对她赞不绝口,说她“聪明,善良,完美无缺”。
  林知夏愣住了。
  这也太夸张了。
  她念中学时,明明有很多缺点。
  她不善交际,胆小怕事,经常躲到江逾白的背后,还在走廊上和金百慧吵过架。
  晨光透过窗户,照在木地板上,林知夏面朝电脑,发了一会儿呆。
  江逾白轻轻敲响她的房门。
  他走进房间,喊她吃早饭。
  林知夏伸出一根手指,指着电脑说:“你看,我又上新闻了。”
  江逾白扫了一眼电脑屏幕,念出标题里的六个字:“天才美女博士。”
  “我不喜欢这个称号,”林知夏却说,“他们应该把‘天才美女’四个字删掉,再把‘博士’改成‘博士生’。”
  她一手托腮:“美女这个词,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同学邵东旭,他天天叫我美女,不叫我的名字。但我是一个有名字的人。”
  江逾白当场编出一个新的晨间新闻标题:“深度好文,精彩不容错过,博士生林知夏关于‘分布式量子计算程序逻辑’的最新研究进展。”
  林知夏心花怒放:“我喜欢这个标题!你可以做新闻主编!”
  江逾白坦然接受林知夏的赞誉。他又看了一眼网页,这才牵住林知夏的手腕,带着她去吃早饭了。
  林知夏在餐桌上告诉江逾白,她收到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邀请函。周日早晨,她要前往德国柏林,印度学姐会和她同行,她们要在德国待上一个礼拜。
  江逾白为她感到高兴。
  周日早晨,江逾白亲自开车把林知夏送到机场。
  临别前,林知夏在江逾白的脸上亲了一口,还留给他七封情书。
  “你每天拆一封信,”林知夏软声道,“等你看到最后一封,我就回来了。”
  江逾白把情书装进车内的暗格。他说:“我想去德国看你。”
  “不可以,我不同意,”林知夏却说,“你明天还要上课,你不能为了我逃课。”
  她拎起行李箱,朝他挥了挥手:“下周六见!”
  她高高兴兴地奔赴学术大会。
  她很喜欢同行之间的交流。
  但她和江逾白才刚分开,江逾白已经开始想念她。
  江逾白一边反思自己是不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一边又掏出手机,标记林知夏回来的航班路线和时间点。
  江逾白拆开林知夏留给他的第一封情书,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品读,反复看了好几遍。触及她笔下的文字,就好像摸到了她的手指,洞见她的内心世界。
  *
  由于林知夏不在家,江逾白约了几个朋友去打高尔夫球——孙大卫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孙大卫曾经在迪拜的帆船酒店散心,在挪威的“罗弗敦群岛”钓鱼,在冰岛的黑沙滩上观赏极光。他甚至回了一趟老家,吃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家乡菜。姥姥姥爷轮番开解他,为他指点迷津,那些爱恨痴缠的心绪都变淡了。
  生活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是,孙大卫的心里仍然有一条伤疤。
  孙大卫穿着一身运动服,对江逾白说出一番心里话:“我累了,不会再爱了。”
  江逾白挥动高尔夫球杆,打出一个非常漂亮的弧线。他看着高尔夫球的运行轨迹,高深莫测道:“干脆专注事业吧。”
  孙大卫叹了口气:“事业啥的也不好整啊……”他忽然想到了什么,便问:“我伯父升迁去北京了,和我讲你来着,你小时候在长白山度假见过他?”
  江逾白简略地答道:“见过几次。射击场上,他的枪法很准。”
  孙大卫说:“哎,是的,他二舅是护林员,他十几岁的时候,他二舅带他进山里打过猎。”
  江逾白状似不经意地提起:“北京那边的规矩多吗?”
  “我哪里晓得,”孙大卫实话实说,“你家在北京的路子更多吧,我家就靠我伯父一个人。”
  附近还有别的同学走过来,孙大卫和江逾白都挺避讳当众谈论家里的政商关系。他们转而讲起了近两年的新兴产业投资,孙大卫竟然说到了“量子计算”。
  孙大卫对于“量子”的评价是:“硅谷冒出好几个新公司,打着‘量子’的旗号,没人知道他们干了啥。”
  江逾白游刃有余地应对道:“我对这个行业没什么了解。要是能把概念股炒起来,我们入手也不亏。”
  孙大卫像他的好哥们一样,跳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炒热,我看风向。”
  江逾白随口答应了他。
  碧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上,孙大卫一只手甩动球杆,态度积极地问他:“林知夏不就是干这行的?你有啥不懂,回家问问女朋友啊。”
  江逾白打球的动作一顿。
  孙大卫又说:“哎,提到女朋友,小江,我的心里就好苦哇……”
  孙大卫原本以为,他已经彻底从情伤中康复了。
  哪里想到,今天再和江逾白谈及旧事,孙大卫的眼角又流出了“宽面条泪”。
  孙大卫悲哀地心想,如果有人把他现在的模样拍下来,配上文字,发到网上,他一定会成为全网通用的“宽面条泪”表情包。
  孙大卫泪眼朦胧地望着江逾白,只觉得江逾白越发高大帅气,英俊不凡,意气风发——这就是男人被爱情滋润过的样子。他有些羡慕江逾白和林知夏的稳定关系,感觉他们俩似乎从没吵过架。
  *
  与此同时,林知夏快速适应了德国的生活。
  抵达德国柏林的第一天,林知夏就一个人出门逛街了。
  她在酒店附近的集市上转悠,闹市区的行人络绎不绝。她好奇地观望四周环境,听着大街小巷的德语,她能理解每一个德语单词,这让她脚步越发轻快。
  她在商店里买了不少礼物。
  第二天,学术会议正式开始。
  林知夏走进报告厅的那一刻,见到了密密麻麻的观众和记者——他们从世界各地赶来,这是林知夏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大的场面之一。
  报告厅就像一座巨型剧院,观众席的座位共有四层,座无虚席,德国本地的学生们也来了不少,林知夏一眼望见了许多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庞。她几乎忘记了自己今年也才十九岁。
  轮到林知夏作报告时,她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向台上。
  明亮的白色吊灯悬挂在她的头顶,观众们则被暗蓝色的灯光笼罩着,成千上万道目光齐刷刷地汇聚于林知夏的脸上,她毫不怯场,直接开始讲解她的论文内容。
  大部分演讲者都会携带稿子,而林知夏完全脱稿了。
  她的记忆力就是最好的文档。
  林知夏的报告时间,长达一个小时。
  除了那篇论文,林知夏还提到了自己正在与一群朋友共同开发量子编程语言。她希望科技的进步能节省更多的能源,攻克更复杂的难题,给全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当她念出最后一个单词,台下掌声雷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