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明王收玲珑干女和泉还俗从军(5)

  副将着急的在和泉耳边叫道:“将军醒醒,陛下的密旨到!”
  和泉睁开眼连忙把散落在身边草地上的信收起来放回原处,抬头看去天已近黄昏,这一觉在梦里一首歌都未听完,竟睡了这么久。
  和泉起身过去领了密旨,原来是让他将居住在青城府里的静公主及其后代平安护送回长安。
  和泉脑海往事浮现。
  十二年前,静公主回长安过冬时特意到护国寺和一个国色天香的高贵女子一起看他。静公主和蔼可亲,抱着他亲温柔的叫乖侄孙儿,给他带了许多吃食和玩具,其中包括一大袋奶味浓郁的糖果。高贵女子没有抱他,只在一旁流泪,跟静公主低声交谈时泄露了他的身世。
  静公主走后,他心里十分不舍难过就拿着沉闷的经书看,和松师兄来了逗他“抢”走了其中的七块糖果。
  那以后他再未见过静公主,也未见过那名高贵的绝色女子。
  直到他从几千名医武僧里面脱颖而出竞争胜利当上外门护法,这才从外门弟子的密信里得知静公主的身体每况愈下,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陆续战死,一个儿子早逝,接连的打击让她哭瞎了一只眼睛,命运十分凄惨。
  去年夏季,那名高贵女子带着一个俊美无双的少年和一个粉琢玉雕的小女娃看望在护国寺养病的明王,借机想见见他,被他拒绝。明王当时难得的替他说话,高贵女子听了劝便走了。
  今年正月他带着灵兽和药材赶到北寒之地还俗参军时,得知静公主的夫君李肃战亡的噩耗,他跟所有战士一样深深尊敬同情着她,发誓要为李肃报仇雪恨。
  和泉点了几个将官的名字,道:“立即随我进城去国公府拜见静公主。”就是没有这道密旨,也会去看望这位当年曾抱过他慈祥可亲可敬的长者。
  时光飞逝,转眼过了两年。
  正月北寒之地战事捷报频频,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将军和泉如同往年带着旗下军队一万五千将士纵深敌国腹地搞游击战屡立奇功,一次夜袭一个大部落竟然意外活捉一位敌国亲王和四位大贵族。
  二月中旬战事结束和泉军队随大军到长安皇宫大殿献俘,平唐国上下欢腾。
  李自原率文武百官亲自到长安城门前迎接,册封和泉正四品上忠武将军、勋位上轻军都尉、爵位勇战伯,珍宝十斗、古董十件、免死金劵一张,赐国姓“李”,领兵两万,并下圣旨给和泉军队的将士按功封官赏赐。
  何屠夫去年送到和泉军队当兵的长孙何阳山和二孙子何阳明杀敌勇猛,战功累积,被李自原封为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赏金十两、绢一匹、珠一颗。
  春末平唐国各城府、县进行乡试。
  何家七个孙子全部去浏阳县参加,住在县里谢玲珑家的旧宅。
  年仅十岁的何阳正一鸣惊人名列榜首,成为何秀才,提前达到拜吕方正为师的要求,真正成为吕方正的入门弟子。其余六孙落榜,何屠夫准备将他们陆续送到军营去。
  何家众人正欢喜时,廖小燕又说出已怀了一个多月身孕,何三宝高兴的差点昏厥过去,张巧凤连忙和何屠夫喜冲冲去湘枫寺上香拜观世音菩萨谢恩,十年了何家终于又要添孙子了。
  十一岁的贺知彬在潭州城府的乡试里夺魁,同龄的吕童同第四名。
  八岁总爱提问烦死大人的儿童吕照赵也报了名,他五岁起跟着哥哥去福乐居边玩边读书,总共学习了三年,竟然考得第九名的好成绩,成了平唐国开国以来年龄最小的秀才,名符其实的神童。
  远在苏州城府的十一岁的白如俊也是取得乡试头名。他叔叔白鑫前年考中举人后带着行礼独自来到福乐居向两位大学士求学,苦读一年,去年直接从潭州远赴长安参加会试,排名第七名,在殿试上因年仅十八岁,容貌俊美,才华出众,被李自原点中探花,派至离长安城府旁边的醴泉县任中县令,官位正七品上。白鑫任职前特意千里迢迢到潭州拜谢两大学士,并给吕青青和谢玲珑带来许多长安小姐喜欢的玩艺,给两女的礼物一模一样,没有厚此薄彼。
  何阳正等五小秀才相约明年春季参加府试。
  夏季开始,平唐国进入雨水高发期,今年暴雨、大雨连绵,形成几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黄河、长江流域及支流洪水泛滥,多地受灾,百姓死亡一万余人,百万顷田地、几万家房屋被淹,灾民多达五十万。
  黄河的支流洛阳洛河水患最为严重,附近六县被淹。
  高门何家家族半夜十八间老宅倒塌,死了旁系一个庶小姐和三个奴仆、一个奴婢。何家上下惶恐无比夜不能寐,此时方圆几百里都是灾区,遍地难民,没有军队的保护出了府门就会被灾民围住抢光。
  何太保的堂兄何朝任洛阳长史,闻讯立刻在治洪一线的何太保禀报。
  何太保从在洛河抗洪五千军队中抽调三千人至何家,维修何家的房屋,导致洛河水灾彻底失控,夜里将七百多名军士卷走,偌大的洛阳城府被浸泡在洪水里,水高地面三尺。洛阳近三十万余人受灾,官府、各大世家存在仓库的粮食全部浸泡毁掉。
  李自原接到军队将官的奏折,雷霆大怒,早朝上拍龙椅指着几位为何太保求情的官员喝道:“朕三年前曾说过,何太保治理不好洛河,就派何皇后去,你们几人三日内就带她滚到洛阳防止民变疫灾,明年起治理洛河,再发生水灾,就终身在洛阳禁足,永不得踏进长安城门!”下旨将何太保何如连降三职变成太子太保官职从二品,将几位官员全部撤职贬到洛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