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酒宴遭遇揭底空间再出新物(2)

  此帐是由廖小松与何三宝所做,细到买了几个铁钉都要记录,谢奇阳亲自过目,并交到工部审查存档,捐下此笔银钱的皇族宗室、勋贵曾十几次派出近百名帐房来查帐,特意对比过肉、菜、米、粮的价钱,均未虚报,挑不出半点差错。
  何乾混沌的双目盯着谢奇阳,缓缓问道:“谢大人,二十三万百姓挖七水河泥,怎地挖了一个冬季还未挖完?”
  张家族长是白丽亲娘张氏的嫡亲的哥哥,跟着发问道:“长安七水合起来水流量都不如黄河,去年修堤的人数二十三万之多,谢大人在早朝上还说未治理好,此话真是令人费解?”
  谢奇阳似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一说,起身道:“隔山如隔行,我今日坐在这里便是说破嘴皮也跟两位大人解释不清,不如两位大人带着族里这四位懂水利的官员随我移步亲自去七水瞧瞧。”
  工部尚书第一个站起,道:“天色还早,老夫回去也无事,不如跟你们一起去。”
  何屠夫笑呵呵道:“各位大人,楼下已备好二十只灵白雕,飞往七水几个来回不过眨眼功夫,咱们瞧完回来菜都是热的。”
  众位官员一听竟有灵白雕可坐,搓着手跃跃欲试,激动无比跟着谢奇阳、何屠夫走出去。
  包间里只余下表情复杂四大家族的人,此时四位族长想不去都不成,费尽心思安排的这个局,到头来结果背道而驰,增长了谢奇阳的威望不说,还将四大家族贪墨的事暴露于众,简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个时辰之后,四大家族族长看完长安七水,听了谢奇阳现场详细解说,见族里的四位通水利的官员耷拉着脑袋始终不吭声,在众位官员讥讽嘲笑声气得脸色发青,哪还有心思再回福临门用饭,直接从灞河返回家族,当晚紧急知会几十位官员取消弹劾谢奇阳。
  次日早朝六部尚书联名弹劾四大家族族长贪墨治理黄河的银钱,四位族长献出免死金牌抵了死罪。李自原下旨将四位族长官职连降九级,贬为从五品上的朝请大夫。
  白云观慕容齐云得知此事,准备下令教众到四大家族家族门前讨要捐出去治理黄河的银钱,遭到几十位辈份高的何姓道士、道姑激烈反对,便将今年冬季治理黄河的银钱降至三百万两银钱。
  六月下旬的一天正午,天气闷热,长安学府灵树成荫,是个避暑的清凉好去处。
  几万名先生学生中饭用过爽口的凉菜及凉面、面皮,每人吃了几片灵西瓜解渴,便各自回学舍午休。
  谢玲珑每次用过午饭,过了小半个时辰消了食才会午休。今个她坐在学舍的书桌前翻看十几张李湘及三位学生设计的首饰图,从中选出四张新颖漂亮的图,放在信封内,在信封封皮注明打制的件数及往锦绣年华、丝绸之路售卖的价格。
  学舍的窗户开着,外头传来蝉的阵阵叫声,小白安逸悠闲的趴在窗台上吹风,突然间飞落至桌上,朝谢玲珑喵喵叫道:玲珑姐姐,空间里出了新灵物,快随我进去瞧瞧。
  谢玲珑惊喜交集,空间自从去年正月出了灵花田、灵花之后,再未没有动静。何屠夫在她跟前念叨了好多次,她每晚等着和泉睡着后,都会进入空间增加亲密度,还会默默祈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现新灵物。
  一人一兽迫不及待的进入空间,直接去半山腰的木屋,小白恢复了灵虎之身,灵玉佩里面取出十几粒红豆大土黄色的种子,道:玲珑姐姐,这是什么,你认识吗?
  谢玲珑这回真被问住了,拿起一粒种籽看了半天都想不出是何物。
  木屋里响起小白小童稚嫩开心的笑声,道:玲珑姐姐,终于有你不知道的新灵物,让我告诉你吧,这是粟米。
  谢玲珑惊呼道:“原来是小米啊,它穿上袍子我就认不出来。小白把种子的壳打开,里面是黄澄澄的小米。”
  早在空间出现玉米之前,她就开始想小米。在她前世,小米原产地是祖国,年代悠远,曾是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产地是干旱粮食溃缺的北方。
  去年唐家四姐妹在冬天给她生下四个小侄儿后做月子,她还想着要是有小米就好了,能给四位嫂嫂熬小米红糖粥喝滋阴补气。
  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本草纲目》记载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白摇着虎脑袋,施法术把十几粒粟米壳全部剥掉,露出里面的果实小米。
  谢玲珑回忆着前世关于小米的资料,激动不已道:“栗米俗称小米,因它粒小,就叫小米。二月种植,八月成熟,可以当粮食吃,产量比玉米高的多。它既耐旱、耐贫瘠的土壤,又耐酸、耐碱,尤以耐旱能力最强。有句农谚说得好,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
  小白满眼敬佩的道:玲珑姐姐,你真是厉害,什么都知道。我去种植灵小米。
  谢玲珑笑道:“七、八、九、十嫂马上就要临盆做月子,正好给她们喝灵小米粥养养胃。”
  午休一个时辰,谢玲珑在空间呆了一百个时辰,小白在灵地里种植的小米还未成熟,她出了空间派灵猫头鹰传信给和泉,等到黄昏,灵地里的三千亩小米大获丰收,她与赶到学院的和泉乘灵马车回了福乐庄。
  众人品尝了四种灵小米粥及灵小米灵枣蒸糕,均称赞美味。特别是小米粥上面出的一层薄薄的粥油,很是好吃。
  何屠夫笑意浓浓,却是正容道:“珑妹子,你已出嫁,此事应由泉伢子去向陛下禀报。明年外公带着你舅舅能够试种小米就足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