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节北非的环境

  北非地区
  在这么一块神奇的土地上,恐怕只有仙人掌可以茁壮的成长,在华夏军队的周围,很多士兵都没有多少的精神,包括盟军士兵在内,大部分的人白天都尽量少出去,因为外面的气温实在是太高了,天气的温度可以达到35c以上,但是土地的温度可以达到40多度,如果要是日照时间长的话,很有可能会达到将近50度,所以两边的将军都下命令了,在这样的时刻尽量不要出去活动,尽量保持自己身体的水分,在地中海沿岸,华夏的士兵还算是比较好,至少他们能够淡化海水,所以每天的水分供应量还是很足的,但盟军士兵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们的水需要运送过来。
  对于盟军士兵来说,水分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是在尼罗河沿岸的话,他们还能够有充足的水分,但如果是在其它地区驻扎,那就要看自己的运气怎么样了,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汽车把水给运过来,但话又说回来了,谁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泉,如果能够袭击对方的运水车的话,那基本上自己这边也能够取得很大的胜利了,华夏方面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并没有去找盟军士兵的麻烦,反而是经常去袭击这些运水车,每当他们获得成功的时候,盟军那边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的,只要是士兵喝不上水,整个人就会变得非常烦躁,最后也就会爆发出一些不和谐的事情。
  美军的本部军队还是不错的,他们的供应都是非常不错的,但如果是仆从军的话,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包括德国军队在内,在北非地区有十几个国家的军队,这些军队平常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水源,所以他们只能是饥一顿饱一顿,现在战争进入相持时期,虽然所有的运输设备都到位了,但因为华夏人的小规模伏击,他们的水源也是非常有限,根据美军大数据部门的统计,美军自己的军队每天可以分到1.5升水,但是普通国的军队只能够分到0.7升水,这些水仅仅是够他们饮用,至于其他方面的使用,现在可以说是全部都停下来了。
  跟美国军队比起来,华夏方面是十分的幸运的,他们每天可以分到六升水,这还不算是他们的极限,如果要是需要的话,随时可以提供大量的水分,包括日本雇佣军在内,他们每天也可以分到三升水,这让日本雇佣军的心里非常满意,比美国人都要多,其实在美国人的面前,日本人都是非常自卑的,当年华夏的大门是英国人打开的,日本的大门就是美国的黑水舰队打开的,所以只要是比美国人强一点,这些日本雇佣军就十分满意了,在最近的一系列作战当中,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尤其是伏击美军运水车队方面,他们做的都要比华夏方面还要好。
  美军方面针对华夏的行动,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击,比如说袭击华夏方面的运水车队,但无奈它们的攻击并没有奏效,在整个沙漠地区,美军的能源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全部都是从国内运出来的,再加上最近华夏海上的攻击,让美国的能源运输也出现了问题,所以美军方面的攻击频率大为减少,再加上华夏方面的保护得当,尤其是华夏方面的汽车比较多,所以美军并没有取得一些效果,反而是让自己损失了不少,在小规模的军队作战方面,美军的弊端暴露得更加完善,他们的小规模军队火力不如华夏,甚至有的时候还赶不上日本雇佣军,所以他们也就没办法取得胜利。
  经过美军改组之后,美国的一个步兵班大约是15人左右,武器装备方面有两挺轻机枪,外加两把冲锋枪,剩下的人全部使用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如果是面对其他国家的军队,这样的武器装备已经非常可以了,如果要是单独执行任务的话,还可以有一把枪榴弹,但是面对华夏军队,恐怕他们就有点不够看的了,华夏方面也是一个步兵班15人,但华夏方面拥有两挺轻机枪,其他的人全部使用ak47突击步枪,在队伍当中还有两人使用榴弹发射器,虽然是小型便携式榴弹发射器,但一瞬间也可以发射八颗小型榴弹,能够给美军带来突然的压制,让美军没有办法冲锋。
  当年美国人面对日本军队的时候,他们的火力可以说是十分强悍,一般一名日本士兵射出一发子弹的时候,美国士兵已经可以射出五发子弹了,所以日本士兵被他们打得抬不起头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华夏士兵的时候,这种情况几乎就被调了个个儿,华夏方面使用的全部都是自动步枪,当面对美军的时候,很快就能把一梭子子弹打光,美国方面虽然采用的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这种火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也非常不错,保安团在前期的时候也使用的是这种步枪,但当他们面对ak47的时候,这种步枪就有点儿不怎么够看了,他们全程被华夏方面压制,根本没有多少反击的机会。
  至于远程攻击方面,就算美国人加强了一下,配备了一个60毫米的迫击炮,但是在跟华夏方面对战的时候,恐怕他们也没有多少的胜算,当发现美国人之后,基本上榴弹发射器是第一个开火的,十几颗小型榴弹在美国军队的周围爆炸,美国军队这个时候就被打傻了,根本不知道周围有多少的人,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判断该如何的还击,当他们反应过来之后,华夏人基本上已经靠近他们了,再加上近战武器的不足,所以只能是等着被华夏人宰杀,在数百次的小型交火当中,美国军队的胜利次数不足1/10,剩下的大部分都失败了,就算胜利的时候也是惨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