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荀况赶考记(第三更)

  考官话音落下,整个大帐之中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平静了下来,一股紧张的气氛悄然间开始蔓延。
  只见考官从面前的桌案之上拿出了一张白字,悬挂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众人定睛看去,发现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以‘若我在魏地为官将如何安抚魏地民众’为主题写一篇策论,要有详细的举措,不超过八百字。”
  确定众人都看清楚了之后,考官重重的咳嗽一声,道:“现在开始考试,考试时间三个时辰。考试期间不得交头接耳,不得查看他人答卷,不得有任何喧哗之举,大小解需举手示意由专人陪同前往。若是发现任何舞弊之举,不但当场逐出考场,且终生不得被大赵录用!”
  一连串的话语配合上考官冷峻的表情,顿时让考场之中的气氛越发的严肃。
  考官话音落下之后,又有士兵将一张张白纸分发下来,这便是众人的答卷了。
  考场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荀况有些好奇的左右看看,见众人纷纷陷入了思考,回过头来正好看到上首的主考官盯着自己,顿时吓了一跳,赶忙收回视线。
  毕竟还是有些少年心性。
  这个议题对于荀况来说是完全不陌生的,因为在前几天的学宫辩论之中就是以这个命题作为辩论的主体,而荀况早在学宫成立之初开始展开辩论会的时候就已经每一期都不落下的常客了。
  说起来,前几天的那一次辩论会给荀况的感受不是很好,一方面是荀况支持的儒家在辩论之中败给了法家,另外一方面则是坐在荀况旁边的两名年轻贵族竟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且一个呼噜比一个大声,若不是外围观众的声音嘈杂,这两个家伙的呼噜声能让辩论会都继续不下去了。
  荀况深吸了一口气,收回了飘飞的思绪,继续思考。
  片刻之后,大帐之中的考生开始陆续动笔,荀况也不再迟疑,开始提笔,书写。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写到这里,突然坐在上首的考官一声冷喝:“拿下他!”
  荀况愕然抬首,正好看到就坐在自己身边不远处的一名士子被两名军士直接按在了桌案上。
  考官站了起来,冷冷的说道:“此人偷窥他人考卷,架出去!”
  这名考生正高声喊冤,一名士兵直接一拳打在了他的后脑勺上,瞬间中断了他所有的话语,将他拖了出去。
  大帐之中顿时一片肃然,除了落笔的沙沙声外再无他物,倒是连呼吸声都听不到了。
  荀况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继续专注到面前的考卷之中,只不过这一次他的落笔变得越发的缓慢而沉稳。
  这种科举考试对于赵国人来说都是第一次,但是赵国官府之中倒是公布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错别字是肯定扣分的,涂涂改改更是大忌等等。
  考虑到每人只有两张白纸来进行誊写,这个要求说实话还是不低的。
  三个时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荀况将将写完,然后刚刚来回检查了一边错别字,尖锐的鸣钲之声就再次的响起。
  考官站了起来,喝道:“所有考生立刻放下纸笔,带着你们的笔墨离开考场。”
  一声惊叫从荀况的面前发出,荀况下意识的看过去,发现一名考生显然是被考官的话惊到了,失手打翻了砚台,黑色的墨水将考卷染得乱七八糟,连字迹都看不清楚了。
  荀况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收拾好了自己的笔墨,走出了大帐之外。
  在大帐之外的通道上已经有诸多考生士子,不少人相互认识,各自打着招呼。
  “考得如何?”
  “嘿,不瞒你说,前几日我在学宫之中是听到这一题的,此次优秀不敢说,合格应当是没有问题。”
  “竟有此事?唉,那一日我去了那安乐坊,悔也,悔也!对了,不知世兄以哪一家之论点阐述策论?”
  “不瞒老弟说,为兄原本是想要用儒家之论,但想到大赵一直以来都是以法家为主流,故此儒法参半,希望能够得到大王的赏识。”
  “哎呀呀,简直是胡来!儒法之道怎能混为一谈?不伦不类,真是不伦不类!以愚弟之见,当然是只有儒家之道才能救魏地民众!”
  荀况融入了熙熙攘攘的考生士子之中,听着身边的这些谈论,不由笑了一笑,默默向前走去。
  考场门外早已经是人山人海,无数考生的家人们在此紧张的聚集,见到了自己的家人之后立刻上前拉住,仔细询问情况。
  有那考得好的自然是兴高采烈说话都十分大声,至于那些脸色阴沉无比乃至于当众啜泣的不用说自然是大大的不妙了。
  “况儿,况儿!”一声熟悉的呼喊声传入了荀况的耳中,他循声看去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和大哥,赶忙迎了上去,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劳烦父亲和伯兄久等了。”
  “不久等,不久等。”荀况父亲十分急切的问道:“考得如何?”
  荀况想了想,十分肯定的说道:“此题颇为简单,乃是前几日学宫的辩论题,请父亲和伯兄放心吧,合格应当没有问题。”
  荀况的父亲和大哥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笑道:“走走,回去让你母亲弄点好酒好菜,我们父子好生喝上一番!”
  在这一次初试之中合格之人,最差最差的结果也能够在赵国魏地之中捞到一个小吏的职位,换句话说就是只要通过就能够有公家饭吃,也难怪荀况父兄在听到荀况的话之后如此兴奋了。
  夕阳中,父子三人的身影融入了汹涌的人潮之中,朝着不远处的邯郸城而去。
  根据之前的公告,五天之后就是放榜之时。
  许许多多人的命运,注定要在这一场由年轻的赵王亲自发起的科举考试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