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24节

  “可不是。”明子娘应和着。“就这两样的吧。裁两副被面儿的。花布也来两床褥子的。再给称三十斤棉花。”
  这一大堆的东西,明子爹是赶着马车进城的,这会儿出去送货去了,得下午才能回来接她们娘仨,东西先放在一商店了,说了下午来取,明子娘又带着明子和未来大嫂到两条街外的二商店。老都县城横四竖三七条街,一共四家商店,都在中心这两条街上。这女人爱逛街的属性,不管到了什么年代,它都不会变。
  “明子,你上学还要啥了?”二商让的日用品比一商店全,到了二商店,明子娘就问明子。
  “洗脸盆,茶缸,毛巾,胰子,饭盒,筷子,差不多了。”明子把兜里的小纸条拿出来,照着念。都是大哥问回来的。
  一一都买上了。
  又闲逛了一会儿,中午买了口干粮凑合着吃了。就回一商店等明子爹来接。
  东西买回来了,接着姥姥和明子娘就一块儿忙活着给明子做被褥。
  等到九月份开学的时候,打上了行李包,再拎上脸盆暖壶啥的一个网兜。明子就跟着大哥出发了。
  大哥这两年经常在外面跑,出门不打怵,特意请了两天的假送明子上学。厂子里都知道是送明子上大学,领导也都乐意给这个假。
  一百多里地的路程,绿皮火车跑了快两个小时,咣当得人都快散了。大哥还坐得挺享受的样子。到了车站,就有学校的学生举着牌子在接。也没有车啥的,只是有个人帮着领路而已。走了有十几里路,才进了校园。
  接明子和大哥的,是明子直系的大三学长,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七七年第一批的考生,本市人,穿着绿色的军装,带着眼镜,一听明子的名字,就说知道她是谁了,原来明子的事儿早都在学校传来了。说今年学校来了个十五岁的小天才,都等着看明子的真人呢。
  得,还是免不了被围观的待遇。
  入学手续都是学长帮着办的,明子只需要坐在边儿上等着就行,学长跟大哥就都给自己办好了。周围的同学,家长来送的几乎都没有,人人都是自理,她这样的,按理来说要被笑话的,不过一看她的样子,全都恍然,原来是她啊。然后就好像明子啥也不用干是挺正常的事儿一样,也没有笑话她了,还时不时的有学长学姐上前来问问她,有没有啥需要帮忙的。
  这比在家还受关照的节奏啊。
  宿舍在三楼,门口有看门的大妈,不让男生进门。就开学报道这天给通融了一下,让男生帮着抬抬行李啥的进去。
  八个人一个宿舍,光溜溜的铁架子床,上下铺。上面铺得木板。靠窗放着一张退了色的方桌,连凳子都没有。这就是宿舍的全部了。
  明子来的时候,宿舍里已经住进了三个人,两个挑了上铺,一个挑了下铺,她是第四个到的,挑了靠门的下铺。做了下自我介绍,彼此认识了一下。穿得相对时髦些的姑娘是本市人,十九岁,叫方爱华,住在明子斜对面的上铺,一看家庭条件就不错,床上是小碎花的床单,被子也是同系列的碎花儿被面儿,淡黄色的棉线枕巾,床下放着两个脸盆,这应该是手脚分开用的了,脸盆里还放着牙膏牙刷香皂之类的高档消费品,桌子上放着的镜子和梳子应该是她的,还有那个盖着手绢的茶缸应该也是她的了。这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大小姐似人物。
  对面下铺住着的姑娘也是本省的,叫王红玉,今年二十二了,复习了两年,才考上的。穿得用得跟明子差不多,应该也是家里不愁吃喝的,不然也不能让孩子复习这么多年就为了考大学。
  明子上铺的姑娘穿得很意思,像是四五十岁的老干部一样穿着制服?实际她才二十岁,隔壁省的。叫田静姝,听名字就是有文化的人取的,明子听话音儿再加上一点合理的猜测,这姑娘的爹娘应该都是有学问的人,那十年里没少遭罪,孩子的教育是没落下,但是思想上有点患得患失了,看这姑娘的穿着和讲话就知道,很保守,并且有些刻板,仿佛时刻都在注意着,不要被人抓住把柄一样。这是吃过苦的。
  明子都没用怎么介绍自己,只说了明子和年龄,大家就全都是,哦,原来是你呀,的那种表情。然后瞬间姐姐感自动上身,把明子当家里小妹妹似的一个个恨不得把她揣在兜里带着。
  呃,这时代家家孩子都不少,果然比后世的学生有姐妹爱太多太多了。
  到了晚上,宿舍里又住进了三位同学,王娟和葛红梅都是外省的,她都是二十一岁,一个住在了明子对脚的上铺,一个住在了下铺。本市崔艳华是位大姐,二十七岁了,足足比明子大了十二岁。家里孩子都两个了,大的都七岁了。是本市人,丈夫在班府上班,是个小领导,她本人之前一直在家里带孩子,这两年丈无嫌她文化低,跟他不相配,大姐也是狠人,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儿复习,居然真的让她考上了大学。
  最后一位同学是夜时两三点钟才到的,折腾得大家都跟着起床帮着她忙活。是个老陕,火车晚点了,她才来得晚。身上衣服上带着补丁,被褥也是旧的带着补丁,脸盆什么的也全都是旧的。脚上的胶鞋都露了脚指。她叫刘喜妹,十九了。人看着腼腆,还有些拘谨。宿舍里只剩下方爱华下铺一个位置了,她也没得挑。麻利的铺上那薄得几乎就剩下两层布的褥子铺上,东西也没收拾,先放在床下了,就躺下了。这是怕打扰大家休息吧。明子明显感觉到方爱华对她下铺这位新室友的嫌弃。
  大哥帮明子办完入学手续啥的就下午了,没有回老都县的车了,就在学校附近找了家招待社住了一宿,第二天临走的时候,又来给明子送了两包点心,留下五十块钱才走的。明子一大早就开始上课了,也没见着大哥,还是中午放学回来,看门的大妈转交的。
  从这一天开始,明子就正式的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全班三十个同学。最小的都比她大上四岁。男生女生的都把当小妹妹。大一点的,像崔艳华,家里孩子也没比明子小几岁的,那是直接把明子当子侄辈看了都,洗衣服的时候,时不时的就得把明子身上的扒下来一块儿给洗了。老师们更是拿她当小孩儿看了,教文学史的老教授是个老太太,每回见到明子就跟见了亲孙女儿似的,时不时的还从家里给明子带好吃的。
  没过多久,全系都认识明子这个小同学了,没一个叫她明子的,都管她叫小老幺儿,让明子这个内心里住着一个几十岁老阿姨的人,囧得不行不行的。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明天见
  第50章 告别
  虽然被当成小孩儿对待了,但是好处还是很多的。打水打饭从来不用排队,只要明子一出现,前面不管站着谁,保证来一句,“小老幺儿先来。”打水的时候,更是总有师哥帮着她把水送楼上去。给她送水,连楼下看门阿姨都不管,只要及时下来就行。所以,渐渐的,宿舍里的水,基本上每天都是明子和喜妹儿去打了,她俩一人拎着四个暖壶去水房,回来一人顶多拎两个,保准儿有人帮着送回来。
  赶上食堂有肉菜的时候,都不一定认识的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哥哥姐姐,路过明子身边都能分她一块肉,一顿饭,明子能多吃好几块肉。就是打饭的大叔大婶,看到她打饭,都会给她多打。
  其实明子长得一点儿都不矮,才十五,已经一米六五了,就是面相看着小。一看就是小姑娘。年龄真藏不住,再加上住宿舍了,同学们都那么努力,她很自然的就跟着认真了不少,一忙起来,不爱扎辫子了,就扎个马尾,更显小了。她还长得好看,满校园里都找不出一个这么嫩得出水儿的小丫头片子,加上身上小天才的标签,全校都知道她的名号。可不就好认得很嘛。
  既然已经成了小老幺儿,明子也只能认了。天天的哥哥姐姐叫的亲,大叔大伯阿姨婆婆的哄得大家伙乐呵,上课的时候,保准儿提前跑老师办公室去,帮着拿拿书什么的,没啥东西拿就跟着老师打哈哈,总能哄得老师倒出点儿私货给她,特别是有小测验的时候,她一个眼泪汪汪的小眼神儿过后,保留能套出来点考点儿。她这么狗腿,也没人笑话她,还都觉得这孩子机灵可爱。明子觉得,大家伙是真没把她当同学看待啊,在他们眼里,她顶多就是个吉祥物。
  “小老幺儿,有人找。”十月的一个周末,明子刚跟王红玉逛街回到宿舍,买来的香皂牙膏袜子笔记本啥的都还没来得及整理呢,门口就有一个姐姐叫她。
  “谁啊?”这又是哪位大哥想让她帮着传情书了?真不懒明子这么想,开学一个月,她都快成了丘比特了,时不时的就有师哥找她,让她帮着送信。这也就是大学生,还是搞文学的,比较热情浪漫。才敢干出写情书的事儿。但是终究不敢直接送,就找明子帮着送。找明子安全呀,在宿舍楼下等她,还给她信,都不带有任何一个人误会的,这要是让别人转,那可就不知道传出啥话儿了。
  “不认识啊,一个挺精神的小伙子。是不是又来找你当信使的啊?”都知道明子这信使的身份了。
  “啊,那我就下去。谢谢姐姐。”明子给了捎信儿的姐姐一个大大的笑脸。那姐姐笑得一本满足的回宿舍了。明子麻溜儿下楼。她人缘能这么好,那也是相互的,大家伙对她好,用得着她的时候,明子也从来不含糊的。
  “顾向北?你怎么来了?”明子以为是哪个师哥?在楼下看到顾向北的时候,真是可惊讶了。
  “嗯,我体检过了。后天就要去部队了,来看看你。”顾向北手里拎着一网兜桔子和两瓶黄桃罐头,看到明子下来,咧来嘴笑。
  “啊,你真要当兵去啦。恭喜你啊。你干吗还折腾来一趟啊?多麻烦啊?我宿舍学校不让进,要不咱们去食堂坐一会儿?”大东北的十月份,可不暖和了,站外面也挺冷的。
  “不用了,我给你送点儿东西就走了。还能赶上回去的客车。”顾向北把桔子和罐头递给明子,又从兜里拿出来一个信封交给明子。
  “你干吗给我钱啊?我可不缺钱,学校一个月二十多块钱的补助呢,我都花不了。”明子一摸那信封就知道里面是钱,就递回去给顾向北。
  “女生大了花销多。你别省着。学习累,多买点儿营养品。”顾向北不收明子递回来的钱。
  “那我也不能花你的钱啊。我自己钱真的够花了。再说了,就我这脑子,你还不知道啊,想挣钱那还不容易?”明子真没理由拿顾向北的钱,他俩的“生意”多少年前就银货两讫了。
  “当初没有你那二十块钱的地瓜苗,我可能都饿死冻死八回了。”顾向北没说别的。
  “那我也不能要。再说你这当兵了,手里也得有点余钱啊。对了,你来前儿见没见到我小哥?我家里还好吧?”明子一个月给家里写封信,前几天刚接到老姐从学校寄过来的信。说家里一切都好,秋天地里的收成也好。但是明子还是想多听听家里的消息。
  “都好。我去看过爷爷、姥姥和干爹干娘了,身体都挺好的。”顾向北回答得认真,他果然走之前把帮过他的长辈都拜访了一遍,他能来看明子,明子就想到了。
  “我要走了,赶不上车了。等我到了部队,会给你写信的。”顾向北没让明子再说,转身就跑了,到底没接那装着钱的信封。
  “小老幺儿?那小哥是谁啊?又让你送信啦?哟?这位还真大方啊,还给你买了水果和罐头呢?投资不小啊。”有路过的学姐看到顾向北的背影,又看到明子手里拿着信封和水果、罐头,就哪明子八卦。
  “啊,不是。那是我哥。”明子笑着回了,就拎着东西上楼。
  信封里是一百块钱。哎妈,这个大方劲儿的。明子算了下这段时间自己的“积蓄”。顾向北这一百块,加上大哥走时留下的五十块钱,还有来上学前明子娘给的一百块,自己前些年从顾向北那些赚的投资钱还剩下的三百多块,还有大姐二姐三姐每人给的二十,这就是六百多了,再加上酒席后收到的三百多份子钱,明子娘也都给了明子,让她自己收着。算下来,她现在可是怀揣着上千块“巨款”的小富婆了。
  钱也送完了,人也跑了,明子有什么办法,只好先收着了。反正山高水长的,也不在这一朝一夕,大不了以后等顾向北结婚的时候,给他随一份大礼好了。
  明子收好了钱,打算明儿有空去储蓄所存上。转头看到床头大三的师兄帮她做的小书架上放着的顾向北买的两瓶罐头,咦,对啊,正愁不知道做点儿啥赚钱呢。可以卖糖水啊,这个罐头,她会做啊!
  明子上辈子是个纯粹的吃货,冬天的时候,东北人哪家不会自己煮个罐头啊?又卫生又便宜,吃多少还能自己控制,又方便。她当然也会做了,不过是把喜欢的水果洗干净切成块,放在锅里煮,水开了之后放上冰糖,再煮开。就好了。简直不能更简单了,手残党都会能做啊。
  现在的材料跟后世那种大冬天的也可以买到几乎所有品种的水果不同。明子开学以后也上过几次街了,水果的品种很少,不过就是苹果,梨和桔子。偶尔还能看到甘蔗,但是很少看到人买。再冷一点,就是冻梨和冻柿子。就这么几样。啊,对,还有山楂。总之都是不容易坏的。
  不过有这几样就可以了。
  明子算了算水果的价钱,再算了一下冰糖的价钱,大约估计了一下,按一大茶缸糖水罐头两毛钱算的话,一大锅怎么也能一百缸不止了,那就是二十块钱。煮上两斤梨,一斤桔子,一斤山楂,再加上二斤冰糖,总共也用不上十块钱,就算再加上水和煤的费用,有十块钱也足够了。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利润了,一个星期卖上一锅,一个月可就是接近五十块钱呢。比上班挣得都多。
  对对对,明子越想越觉得可行。她自己要学习,肯定是没时间干这个了,可以叫二姐过来做啊。到时候就在校园里卖,现在大学生每个月二十多块钱的补助,都花不完,花了两毛钱买一缸糖水解解馋,完全负担得起啊,这可比两三块钱一瓶的罐头便宜多了。
  接下了两个星期,明子没有课的时候,就爱往出跑,到副食品店去问水果和水粮的价格。再到百货商店问大锅的价格,还有煤啊,租房啊这些信息。等收集得差不多了,也入冬了,糖水也能保存住,十天半个月的都不会坏了。正想着给二姐写信,让二姐过来。她到是先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二姐怀孕了。
  好吧,那么明子的计划只能搁浅了。大姐家的孩子还太小,她走不开,二姐也来不了的话,明子真的找不到别人了。三姐上班,老姐上学。二姨三姨四姨家全是儿子,一个闺女都没有。再远一些的,就不好合作了。
  看来,在大姐和二姐的孩子长大之前,或是她自己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创业的计划只能先放一放了。
  要么等大哥明年结婚了,让大嫂来?大嫂那性格,做生意肯定是把好手儿。
  随既,明子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大嫂肯定不能离开家。家里上个长辈呢,大哥就是长子,大嫂肯定走不了。
  好吧,再想别的办法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晚上见
  第51章 一封家书
  信是小文哥写来的,还别说,别看小文哥学习不好,字写得确实不错。家里几个孩子,字写得都不错,除了明子这个小时候跟着宋知青特意练过的,三姐的字最好看,老姐的字最一般。两个哥哥的字都很拿得出手。
  信里面说,家里今年的收成挺好,算是丰收了。今年来家里买土豆种子的人少了,去年买种的人今年也开始卖种子了,价格也下来了,三毛钱一斤了。大哥雇了一辆四轮车,开了五天五夜从上次他买土豆的地方又买回来一车土豆种子,除了给家里留下明天用的,不知道拉去哪里卖掉了。爹娘也没问他卖了多少钱。
  家里开始存木头准备盖房子了,大哥过年就结婚了,家里要盖砖房了。以后家人多起来不怕没地方住。
  大姐家的小外甥女会翻身了,胖乎乎的,跟三姐长的还是那么像,不过脾气不像三姐那慢,还是个急性子,脾气也大,明子娘说,将来长大了,肯定是个厉害的。
  二姐怀孕了,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不恶心不吐的,该干啥干啥,把大姐羡慕的得不行。前几天回娘家,二姐夫来接她回去的时候,还没出高官屯呢,也不知道俩人是怎么走的,二姐直接从车后座上掉下来,一屁股坐地上了,没把人吓死了。可是人家跟没事儿人似的,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就走了,咋地没咋地。明子娘听说之后只念佛,还气二姐两口子忒不知道小心了,跟二姐说,以后不回娘家,她差点儿没让她给吓死。
  三姐的工作挺顺利的,已经当班主任了,就是她老爱动手掐学生,学不好的,差不多都挨过她掐,她人还实在,掐人也不知道找个隐避点儿的地方,都掐人孩子脸上了。但是很奇怪,还真没有家长找她算账,这学期开学,还有那么几个去学校找校长,要求把自家孩子调到三姐班上的。明子娘一天到晚的劝三姐,别掐人家孩子,三姐听进去的时候不多。
  老姐上高三了,学习有些吃力,有点跟不上了。家里觉得考大学肯定是费劲了,只能寄希望于能不能幸运的考上个大专中专啥的。实在不行,就得看看能不能也像三姐似的,弄个民办老师干干,以后考上了正式的,也能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了。
  小文哥没提他自己的事儿,明子自己领悟,那就是一言难尽了。
  后面还说了一下顾向北的事儿,明子上学走之前,把当年给顾向北存的存折交给明子娘保管了。前些日子顾向北参军的体检过了,去明子家告别,明子娘就把那存折还给他了,顾向北死活不要,说那是他当年跟明子说好的给明子的提成。明子娘没听他说的,只说他的心思,她都明白,只要他肯上进,比什么都强。他要当兵了,身边儿不能没有点体己钱。存折里原来是四百多块钱,明子娘给凑了五百整,当是她做干娘的一点儿心意。
  啊,怪不得顾向北特意跑来学校看她还给她钱呢!原来是明子娘把存折还给他啦,那这意思是觉得恩没报完,来被偿一下自己?明子想了半天,觉得顾向北大约的是这么想的吧……
  小文哥的信里还提了一嘴老姨的事情,说大哥和二姨跟明子娘提起老姨的时候,明子娘果然生气得不行,训斥了两人一顿,让以后不用提。过后自己又偷偷的哭了一场。又收拾了一袋子玉米给二姨家送去。二姨家又不缺玉米吃,但是之前二姨可是跟明子娘说了,老姨这些年在十八家子过得很惨,那地方特别贫瘠,十年九灾,隔上一两年就颗粒无收。经常挨饿。沈老海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连累再饿,加上心情郁结,搬过去没两年就死了。老姨这些年还总受她婆婆的气。日子过得不顺心。生了四个孩子了,月子都没坐过,婆婆都支使她干活儿。身上就落下了病。
  二姨看到明子娘送过去的玉米就知道啥意思了,又苦了一场,也收拾了半袋子玉米,让高三哥用自行车驮着给送过去了。三哥回来,老姨家住的那个小土房都快塌了,窗户都漏风,也不知道一家子冬天是怎么挨过来的。
  这一段儿,明子看过就算了。她穿过来之后,总共也没见过老姨几面,长得挺好看,说话办事儿也挺爽利明白的一个姑娘,谁知道能办出这样的糊涂事儿呢,这天底下就没别的男人了?这些年跟姥姥在一起住,明子真是挺心疼姥姥的,到老到老了,被亲闺女坑得寄人篱下。所以,明子基本对这个老姨是没啥好感和同情心的。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她又能怪得了谁呢。
  信上再没说什么,只交代明子好好学习,别太累,也别太苛待自己,多吃点儿好吃的,没钱了给家里写信,自己多注意身体,别生病之类的叮嘱。
  之前明子是不咋想家的,学校里学习任务不轻松,再加上想着挣外块的事儿,她上辈子又是上过大学过离过家的人,习惯了分离了,就一直没觉得怎么着。可这信一看,心里咋那么不是滋味儿呢,堵得人难受得慌。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都是家里爷爷,姥姥,爹娘还有几个哥哥姐姐的样子,连带着高官屯儿都变得跟原来不太一样了,好像特别漂亮似的。
  上铺的崔艳华大姐是当妈的人了,心细,看明子正打接到家里的信就闷闷不乐的,问了明子知道家里都挺好的,就明白明子是想家了。周末,她特意从家里给明子拿了一饭盒饺子过来,班里的同学没两天也知道明子是想家了,也没人笑话她。哥哥姐姐的都想着法子逗她高兴。明子被大家这么一照顾,给暖到了,心情好多了。过后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当明子当得太久,真把自己当小孩儿的,太丢人了。
  放寒假之前,明子又收到一封顾向北的来信。顾向北在信里说,他已经完成了新兵训练,分到连队了。还特别得瑟的显摆说他们连是军里有名的英雄连,只收最好的兵。还说他已经打听过了,第二年兵就可能报考军校了,他已经开始复习功课,准备明年参加高考了。
  明子接到信之后,特意跑了几趟新华书店,买了几本复习资料,还央求了几位师兄师姐帮着准备了一些突击重点给顾向北送过去。顺便也给老姐邮回去一份。顾向北没上过高中,平时还要训练,不帮他划一划重点的话,剩下这几个月,得累死他。
  一直到放寒假,再没有什么事情,中文系办了一个在国内大学当中都非常有名的期刊,同学们非常热衷于给期刊投稿,连老师们也时不时的写一点儿小诗或是散文什么登上去。但是从来没人跟明子邀过稿,可能觉得一个十五岁小娃子,能有啥思想深度。
  明子自己也从来不写作业之外的东西,要说思想深度,她可能真的没有。但是要想写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她是可以的,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走嘛,后世那些批判的也好,浪漫的也好,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多了去了,明子只怕自己控制不好度,写得太超前了,麻烦的还是她自己。
  元旦过完没几天就放寒假了,大哥之前就说过,让明子放假之前给砖厂打电话,他过来接。明子没打电话,开玩笑,放假回家还得家里人来接,不是让人家笑话死了,越发把她当小孩子。她又不是没出过门的人,回个家还能找不着道是咋地。
  宿舍里刘喜妹放假是不回家的,明子知道她是要省下那十几块钱的路费,加上回来的钱,二十几块钱,够她一大家子吃上一个月了。这一学期,明子从刘喜妹的身上,可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节省。一个月二十六块钱的补助,她能省下来二十块钱。日常三餐,她能照三顿吃的时候都少。经常就是五分钱一个的馒头,买上两个,就着白开水,就是一天。偶尔买个两分钱土豆丝,或是一分钱的小咸菜就算改善生活。省下来的钱都邮回家里去了。据说家里除了爹娘还有五个弟弟妹妹,日子过得特别的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明子没有圣母的想要去帮助什么的,她自己都还要被大家照顾呢。
  放假回家,明子也没拿多少东西,家里被褥都有,也不用她把行李带回去。最后只把牙刷牙膏带上了,大背了几本书,就是明子的全部行李了。放假之前的两个周末,跟同学一起上街,给家里每人买了点礼物,再买上两大饭栗子和松子,就齐活儿了。
  明子没有坐火车回家,实在是挤不起,客车票贵一点,时间也长一点儿,但是有座儿,还不挤啊。提着一周就买了票,一大早坐上车,到了老都车站的时候,都快中午了。在站前的招待所花了一毛钱给砖厂打了个电话,边吃午饭边等着大哥来接。
  下午回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