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良性循环

  彼尔姆的城墙比较厚实,都是用整块的大石建成。但是城门则是由厚木板制成的,禁不住火炮的轰击。
  如果不是卡洛夫被一炮击中,私军们没有崩溃的话,他们还有机会堵住明军。
  可这个时候,大家都只顾着自己的安全,纷纷逃向城内,而没人去守城门。
  原本只要有一百来名火枪手就能守住的城门,却没剩了几个人。
  明军的火铳兵一冲进来,便将最后几个负隅顽抗的家伙击毙,彼尔姆城便成了明军的囊中之物。
  很快大队的明军冲入城中,而那些私军许多已经逃入民居之中藏身。
  胡月锋先派出一队三百人的队伍,去将城主府控制起来。他自己则带着人,将城中挨家挨户的搜索了一遍,以确保没有漏网的私军。
  当明军将整座彼尔姆城控制住之后,居然发现没有人能逃出城去。在明军攻城的第一时间,便有人将两个城门都锁了起来,钥匙交给了卡洛夫。
  明军是从南门冲进来的,那些私军都逃往北门,可惜北门被锁,他们又不敢从城头跳下去。而唯一能打开北门的钥匙,则在卡洛夫这个死人的身上。
  城中总共八千私军,被明军俘获了七千余人。
  斯特罗甘诺夫家族的族长,亚科夫也被明军活捉,押解到了胡月锋的面前。
  看到胡月锋,亚科夫仍旧昂着头,“我是沙皇陛下的亲信,你不能这样野蛮对待我。”
  胡月锋撇了撇嘴道:“我是大明皇帝天可汗座下将军,想怎么对待你就怎么对待你。”
  “你们大明这是侵略,是在挑起战争!”亚科夫怒道:“这里你现在虽然攻打下来,但是你是守不住的。等沙皇的大军一到,你就会象一只兔子一样,被撵的到处跑!最后的下场也一样,被放到锅子里炖了!不管你们的大明国在哪里,沙皇都会打过去,灭掉你们的国家!”
  亚科夫不相信失败,显得有些歇斯底里。
  胡月锋摆了摆手,“把这个家伙带下去,和那些私军们关押到一起,自然有人和他讲道理。”
  亚科夫愤怒极了,“我是领主,你不能这样对我,我要求贵族的待遇!”
  “好吧,派人看着点,别让人把他打死了。”胡月锋还要从他的口中了解一些沙俄的情况,这里没谁能比亚科夫知道的更多了。
  对于这种人,胡月锋还是要让他吃够了苦头,才好让他张口。
  剩余的那些私军俘虏,胡月锋其实也是有安排的。这些家伙们作为斯特罗甘诺夫家族的爪牙,没少干坏事。这个家族的领地之所以会这么大,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一些部族,都是被他们所赶走或是灭绝的。
  打下了彼尔姆城,就是拿下了一座战略要地。胡月锋对于彼尔姆的重要性,只从地图,和这里周围的地形就能看出来。
  彼尔姆城的西边就是卡马河,东南东北两边就是乌拉尔山脉,城东则是乌拉尔山的山口。
  如果明军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就等于从乌拉尔山东方捅出来的一柄匕首。这等要地,是决不容有失的。
  当即胡月锋便给李成梁写了奏报,请其委派援兵。随奏报一同送走的,还有标注着彼尔姆城这里的地图。
  胡月锋相信以李成梁的眼光,一定不会任由这等战略要地掌于他人之手。这是大明武将的通病,只要看到这等要地,便会想着如何将此地的优势发挥出来。当然更不能容忍,这等重地处于敌方的威胁之下。
  另外,胡月锋还要从新长安城调两千人过来,让他们将彼尔姆城与索利卡姆斯克的俘虏都押走。这些家伙留在彼尔姆与索利卡姆斯克,就是不稳定的因素。如果都杀了也不是不行,但是杀俘并不是好事,还要接受军法司的调查。
  但是对于这些战俘,大明军法也并不是那么保护,可以让他们去后方,为明军建设城镇或者修路。这样也算是有了这些人的用场,并不算浪费粮食。
  胡月锋不知道的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朱载坖,也正在让数量更多的俘虏修建西北的道路。说起起因来,还是与胡月锋有些关系。
  大明本土的道路如今已经算是四通八达,朱载坖历来十分鼓励工商发展,鼓励民间兴办作坊。
  这些其实是古代皇帝都在做的,但是朱载坖却是有意的扶持大规模生产的工坊。
  大工坊的出现,才会提升生产效率并刺激新技术的应用。若是小工坊,怕是就会将某样技术当成传家的绝技,从而藏着揶着。
  这天下最大的工坊,便是朱载坖所建立的西山工坊。如今的西山皇庄已经成了一所大明的科技园区,冶炼、火器、纺织、机械制造,相关的新技术都是从这里兴起的。
  辽东的毛纺业、造船业,乐浪的钢铁厂,松江的规模化纺织业,源头都是从西山的皇庄而来。
  而且这两年,又在西山建立了一所化工研究所。其中的骨干都是从格物学院之中毕业的生员,他们聚集于此,展开各种化学方面的研究和生产。
  现在这所化工研究所已经生产出来了许多化工原料,最常见的就是硫酸与硝酸。
  当这些报告送到朱载坖的面前的时候,朱载坖就知道,大明的工业怕是要起飞了。
  为此,朱载坖专门给化工研究所批了一块地,让他们建立化工厂。硝酸可是生产无烟火药与雷汞的必要化工原料,如果给这些家伙一个方向,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皇庄里的机械制造也是一样,在朱载坖的提点之下,已经造出来一台小型蒸汽机。只不过这台机器毛病甚多,还正在完善修改当中。
  不管怎么说,只要蒸汽机完善到可以应用的地步,那么很快就可以修铁路造火车。对于大明如此广阔的疆域来说,这个才是最实用的巩固连接工具。
  除了这些,朱载坖更是大力发展教育。将民间的私塾统一起来,由官方牵头,就近合并教学。并大量招收学生,使之读书识字。
  朱载坖可没想着搞什么义务教育,想读书识字,就要出束脩,也就是学费。他集中办学的唯一好处,就是学生多了,家长们就可以少出学费。至于所谓的精英教育,那就是富人家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大明的百姓识字率提高,便可造就更多的人才。
  当然,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使得大明内政修明兴旺发达,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