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

  舒尔茨再次完美重演了自己年初时引起的轰动。
  作者有话要说:  午安
  ☆、207
  如果说之前还有疑虑,在这篇论文后, 舒尔茨有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不要说今年的拉马努金奖, 他完全可以凭此获得明年举办的柯尔奖提名——数论界最高奖项, 每三年举办一次。
  这也让人恍然大悟, 怪不得他在牛津大学会议后就没了声音,原来是在潜心研究weight-monodromy猜想!
  这么一想,他才蛰伏了半年,比起这个猜想的地位和难度,这个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这下他的社交账号下又齐刷刷的出现了一堆——
  跪了,跪了。
  膝盖给你,你随意就好。
  呵呵呵呵, 想我之前还担心大神获不了奖, 我还是担心自己能不能顺利博士毕业吧, 在此留下了辛酸泪。
  留下辛酸泪的可不止是他,之前参与讨论的都觉得膝盖已经烂了,他们这样的凡人根本无法想象大神的实力好吗,人家凭借自己就能完成绝对反杀!!他们还是担心担心自己吧!
  有了这个绝地反转, 他们又不由期待起洛叶来了。
  不是说之前她发表论文气势也是势在必得吗?现在颁奖可以越来越近了, 再不出招,这个奖可真的要被舒尔茨拿去了。
  可洛叶似乎成了之前的舒尔茨,毫无动静,这位天才比舒尔茨还孤僻,根本没开通社交账号,想去跪一跪这位大神都没有门路。
  他们在这争吵, 也许人家根本不知道不在意吧?
  再者她和舒尔茨的关系明显不错。
  再者,这样四大级的论文哪里可以成堆出现啊?寻常的教授几十年可以在上面发表一篇,而洛叶和舒尔茨两人跟玩一样,光是今年,舒尔茨发表了三篇,洛叶发表了两篇,谁都知道,这只是开始……
  想想还真特么的牙痛啊。
  而事实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在拉马努金奖颁奖典礼上,舒尔茨毫无意外的获得了今年的奖,在他确定获奖的那一刻,就刷新了拉马努金奖的记录,当然,这个记录很可能在明年就被洛叶超过了。
  可现在他就是这个奖项上最年轻的获奖人,在他登临领奖台上的刹那,闪光灯什么全都亮了起来,舒尔茨举着奖杯意气风发,“可以获得这个奖项是我的荣幸……在数学研究中,你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也不需要成千上万的助手,你将要独自一人获得未知,成败取决于你的智慧……在我第一次接触数学的时候,我就它深深着迷。”
  “……在此我感谢我的教授,感谢你曾经对我的指导,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陪伴让我心无旁骛的研究数学……同时感谢你,亲爱的洛,在我的工作中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你在一起讨论数学,非常轻松……”
  等他说完致谢词,下面响起了掌声,同样被邀请来的洛叶也毫不吝啬的为他的成就而鼓掌。
  而这无疑也证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好,他们真的没有在意之前媒体为了吸引关注而挑起的话题。
  而看到事后报道的都在想舒尔茨说的工作到底是哪一项工作,如果是让舒尔茨获得决定性因素的成果——weight-monodromy猜想证明,那他们真的无话可说了。
  只能说大神的眼界和他们从始至终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在拉马努金奖的风波还没有完全过去,另一个重要奖项——伯克霍夫奖公布了他们候选人提名,洛叶的名字赫然在列!
  拉马努金奖是基础数学上的奖,这种奖项得奖了也就只能在小圈子自嗨,可是这个伯克霍夫奖可不一样,这可是应用数学上最重要的奖项,每五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也就五六人,而且到时候可是有美国工业协会的重要成员出席参加颁奖!同样它的奖金比拉马努金奖来的更为丰盛!
  这个颁奖典礼已经算是半商业化的典礼了,再细数历代的获奖人,洛叶绝对是年纪最小的候选人!
  这还不算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最著名的奖项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奖公布候选人,洛叶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奖项是奖励35岁以下在美国居住或者美籍公民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数学家。
  而在对方公布的那一刻,洛叶同样刷新了这个奖项的记录,而在这个奖项上,洛叶根本没有对手,她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要获得这个奖项。
  同时,世界著名的民间组织——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邀请洛叶加入,成为史上最为年轻的研究员。
  接连三个重磅消息,谁还记得他们之前为洛叶遗憾没有获得拉马努金奖?
  在这个奖项上,她略输一筹,可是这么多的荣誉,让她在美国的数学界的声望大涨。
  这才是“双星”啊!
  之前刚刚跪了舒尔茨的众人再次想冲着洛叶跪下了,这也太牛了!!真大神级人物比小说中的人物都要苏。
  他们本以为这已经完了,可是有普林斯顿的学生忍不住的上来吐槽。
  “洛神上大一我也上大一,洛神读硕士研究生我上大二,洛神读博士研究生,我读大三,惨淡笑。”
  这种近距离的对比真的太让人绝望了,这位同学表示他可能大学还没毕业,洛神已经博士毕业成为教授了。
  这下所有人才知道,洛叶居然无声无息的获得了自己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是博士生了。
  ——普林斯顿是学分制,洛叶接连发表论文折合成学分加上她平时所学的课程,让她毕业绰绰有余了。
  可是洛叶本科毕业都是用一篇四大级的论文,硕士毕业怎么可能就用普通一篇论文?!
  在洛叶获得硕士学位后一段时间,《数学年刊》发表了洛叶的硕士论文——
  她完成了gan-gross-prasad猜想!
  在论文中她详细描述了l函数高阶导数的几何解释。
  数学家们之前怎么为了舒尔茨的论文神魂颠倒,现在就怎么就为了洛叶的论文而疯狂!
  这可是gan-gross-prasad猜想啊!和三个千禧难题相关的猜想啊!
  这篇论文绝对可以让这三个千禧难题的破解工作往前推进一大步。
  而在三个猜想中最主要相关的就是bsd猜想。
  bsd猜想只是简称,全称是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
  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欧几里德曾经尝试破解这个方程,他最后给出了完全的解答,但是这却让这个方程更为复杂,也就变的更为困难,马蒂雅谢维奇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
  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法是否有一个整数解。
  到现在这个猜想仍旧被证明,现在的进度停滞在只处理佚小于等于真是个1的椭圆曲线情形。
  而洛叶证明了这个猜想,直接把它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当然,这距离最终被破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可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洛叶此时取得的荣誉!这篇论文也是她独立署名啊!
  如果她稍早点发表这篇论文,拉马努金奖还真的不一定属于舒尔茨!
  围观群众:“大神就是大神,再次给跪了。”
  “我们沉默可能是真的无话可说,大神沉默可能是在憋你想不到的大招,微笑。”
  “谁能给我解释下l函数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看都看不懂啊!”
  “膝盖已经烂掉了……”
  他们心道,舒尔茨和洛叶两个大神真的不愧是好朋友,□□一个接着一个,感觉2013年从头到尾,他们就在看他们两个刷新一个个的记录并且在全世界刷知名度。
  忽然有人倒抽了口凉气,“今年是菲尔兹奖颁奖吧?这两位大神去年这么努力刷存在感,不会是冲着菲尔兹奖去的吧?”
  菲尔兹奖四年颁发一次,只颁发给没有超过四十岁的青年数学家,是数学界的至高奖项,可以说每个数学家都以获得这个奖项为荣,这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可到现在为止,最年轻的获奖人是塞尔——格罗滕迪克的好朋友,当初就是他们两个引爆了数学界,把数学界炸了个天翻地覆,而当年塞尔获奖是28岁,而舒尔茨今年27岁了。
  舒尔茨如果获奖那就是真的打破了记录,而如果洛叶获得——
  还是那句话,绝对是后无来者了。
  因为她才21岁啊!
  “你们不要吓我啊,我胆子小,不禁吓,21岁的获奖人,我想去死一死了……”
  不说年纪,两人光是去年刷的存在感,就足够去竞争菲尔兹奖候选人了!
  ——虽然菲尔兹奖没有候选人,只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直接公布成果。
  而随后就是艾伦沃特曼奖奖颁奖和伯克霍夫奖颁奖,洛叶毫无疑问都获得了奖项,光是这两个奖项加起来就给她带来了一百多万美金的收入。
  比起来舒尔茨的发言,她在两个重要奖项的获奖感言更为简洁,而相较于她简短的发言,她在后面的采访回答更为广为流传。
  “数学首先因本身而存在的知识体系,其次,应该是表现宇宙的一种语言。如果你只是关注前者,那你就无法看到数学解除我们束缚的方式,如果只认为数学是智慧的结晶,那你就看不到自然对我们追寻真理的指引。”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208
  在洛叶成为博士生后,她的博士生导师换成了爱德华·威腾, 刚刚在代数几何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的洛叶在众人的惊讶的视线当中, 把领域换成了数学物理。
  ——这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从数学角度来看, 洛叶研究的主要对象还是微分几何也就是黎曼曲面。
  对此,她的研究生导师德利涅教授并没有任何意见——她既然能在暂时放弃群论后一年内就在代数几何领域完成这样的成就,那再次转换了领域后依然可以。
  她这样的天才就是给她充分的研究自由。
  凯特把一本杂志放到洛叶眼前,悠悠叹了口气,“想不到我第一次上新闻是因为你。”
  杂志的第一页就是洛叶获奖的照片,旁边是洛叶在被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段话,这段话极富有哲理性, 这段话流传出去后, 跪拜大神的都表示洛神很有哲学家的风范, 而后面也有随机采访普林斯顿同学对洛叶的印象。当然,洛叶在本科时都和同学甚少打交道,属于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那种, 在采访中同学也表示了这一点, 还都肯定的表示如果想偶遇洛神,图书馆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洛叶在校内为数不多的几个还算亲密的朋友都有所提及,凯特就是其中之一,在看到凯特的资料后,记者仿佛明白了洛叶那段话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多的哲理性,因为她好友是哲学系的啊!
  凯特本身就属于哲学系的天才, 可以说也非常具有话题性,她悠悠道,“等我读硕士的时候,你已经要拿到博士学位了吧?”
  洛叶:“如果你想,你可以很快毕业。”
  凯特道,“那多没意思——”
  她就喜欢学校的氛围,所以她要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毕业。她现在抛弃了康德,又开始研究尼采的哲学——权力意志。
  尼采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他生前写的书无人问津,本人也默默无闻,而在他疯了之后,财富和荣誉接踵而来,而他死后,他的理论被希特勒利用融入了纳粹主义,二战后,尼采名声扫地,本人被订上了耻辱柱,可实际上他本人反种族歧视者。
  而对于尼采本人,哲学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在历史上,有一个叫尼采,他认为自己是太阳。”
  然后他疯了。
  而凯特自然也不是忽然开始对尼采产生了兴趣,准备深入研究一番,而是洛叶最近在看的书的封皮上,就写着一段经典的对白。
  爱因斯坦:玻尔,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去怎么做。
  最后一句是尼采式宣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