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太夫人本就喜欢顺娘的贤惠能干,因王宁氏早先发话要召赘才没有提这回事。
  现下王宁氏要将孙女外聘,太夫人便动了拉煤保纤的心思,便对张父提及此事。赶巧的是,张父与王青洲还是同年,早年也有往来。听说是王青洲的女儿,张父没等见人,便点头肯了。
  不凭别的,就凭王家那面贞节牌坊,这样的老太太教导出来的孙女准错不了。
  老太太请人仔细打听了张家的事,最是规矩不过的人家。或许旁人会觉得张家人刻板,可在老太太眼中,规矩再多都不是大事,最怕的是没有规矩。
  顺娘就是本本分分的孩子,只要嫁到这种重规矩的人家,才不会吃亏。
  等相看张庆和,因是长子长兄的缘故,行事说法端方稳重又不迂腐,老太太很是满意。道痴对于这个姐夫人选,也没有提出异议。
  功名不功名的,倒是无所谓,就凭张庆和家人口简单这一条,就是结亲的大好人选。
  两家相看后,便下了小定,婚期初步议在次年十月。
  顺娘的亲事议定,道痴的童子试又这么顺当,王宁氏心情大好,脸上的笑脸也多了。老人家再执拗,也耐不住道痴缠磨,到底收了道痴的金子,开始给顺娘置办嫁妆。
  道痴则托王珍买了五十亩上田,打算给顺娘做嫁妆。到时候,外界即便会有所揣测,也不会是以为他用他生母的嫁妆贴补顺娘。
  实际上,崔氏的东西,他都没有动。
  道痴的心情悬着,现在已经是正德十四年,宁王到底什么时候造反?等的不耐烦了啊。
  老和尚已经在南昌住了大半年,虽寄回过几封信,可信上不好写什么,消息传来的都比较模糊。今年老和尚满九十,还悠悠哉地客居他乡,难道老和尚就不怕埋骨他乡?
  道痴去信催了几次,甚至去年年底的时候差点就奔南昌去了。
  宁王造反,兴王薨,正德驾崩,具体的时候,道痴不清楚,只是晓得是世子成年之年。这个时代,十五岁成童礼是分水岭。
  世子今年十三。
  府学里的气氛越发融洽,通过将近一年的相处,众人的感情自然比刚开始时要深厚的多。
  王琪虽没有成翩翩美少年,可身上的肥肉也甩下去大半,现下虽然依旧是圆脸,可只是比常人略富态,顺眼多了。
  道痴终于明白入王府这么久,为何王夫人从没有召见过他们,那是因为王夫人在所出二郡主夭折后身体就不好,后来带发修行,鲜少见客,连娘家人也不例外。
  不过在过年的时候,王老太爷仅王府请安时,还是见了王夫人一面,提了想要替王琪求娶三郡主之事。
  后来王夫人送信出来,说是已经在王妃跟前透过话,王妃那边说会考虑。
  王琪参加县试前,王妃曾召见过他,问及他的志向。听说他只是下场试试,无心举业,王妃的脸色温和不少……
  第六十一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
  暴雨来的迅猛,道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似乎在须臾之间,极热极亮的正午就变成黑夜,乌云铺满天际,巨雷在云层中翻滚,闪电“噼啪”作响。
  下午的六艺课,正是在东苑开课的骑马。这瓢泼大雨中,哪里是能骑马的。
  这不,不等伴读们使人去问,先生已经打发人过来传话,因大雨的缘故,骑马课暂停,大家放假半日。
  屋子里点了蜡烛,道痴原本拿着一本书,可是看着窗外倾盆大雨,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自今年四月以来,雨水一直没断。这刚进汛期,就来了这么一场瓢泼大雨。
  要知道涢水纵贯安陆境,漳水自境西而南绕,整个安陆山川环峙,水陆流通。平素是好事,水肥田沃,收益喜人,若是赶上洪水来了,安陆大半就要成为菏泽。
  安陆北部与东部都是丘陵,西部岩壑幽深,整个安陆十之七八的良田主要集中在南部。偏生南部地势偏低,是河谷平原。现下是五月中旬,再过一月就到稻收时节,若是大雨还这么下下去,那稻田都要烂在水里。
  庄稼欠收绝收,百姓不稳;等到宁王造反,说不定就会诱发百姓暴起。
  安陆境内之不能乱的,若是乱了,就给朝廷与其他诸王攻击兴王府的把柄,等到世子继承皇位时便说不清。
  可是有些话,自己还不能提,怎么办?
  道痴站在窗前,想的有些头疼。不过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定是吃饱了撑的。城南不仅有士绅百姓的地,还有王府的庄子。
  兴王府是弘治皇帝亲弟,今上皇叔,是与皇室关系最近的藩王。两代帝王,对于兴王这位至亲也分外慷慨。兴王府名下的田产,也从最初的四百多顷,扩到现下的八千余顷。
  八千余顷中,朝廷赐下的官田三千余顷,这些土地名义上属于王府,实际上由地方官府托管,每亩田地方官可征收得三钱到五钱银子,交给藩王的只有一分五到三分,剩下的都是入了地方银库。三千余顷良田,每年带给王府的收益,也不过是五千到一万两银子。当然,这些官田的税收是免税的,否则王府说不定就要倒贴。
  剩下的五千余顷是民田,王府的主要收益就来自于这些民田。这些民田是王府花钱购入或者开垦出来的,照例需要向朝廷缴税,可每年也能给王府带来二十多万两银子的收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