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这时代,有时候姓氏就能代表出身。
  姓公孙名甫字子俊,已经能说明他的出身,虽不是正宗,但也应该是公孙家的旁支。
  而赵阿七的名字一看就是寻常百姓。
  汉末动荡至今,即便一些曾经名震一时的世家,也逐渐在时光的长河中折戟沉沙。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世家取而代之。
  “姚柯回?姚姓羌人?”杨峥顿时来了兴趣。
  “是,但姚柯回没有回复俄何烧戈,南安本地羌氐全无动静。”
  “这是自然,以邓艾之能,姚柯回没这个胆量。”杨峥或许是这时代除司马懿外最了解邓艾的人。
  当初沨中一战,邓忠的勇武也给杨峥留下深刻印象。
  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局势正是由邓艾打破的。
  “现在赵阿七入蜀,你盯紧俄何烧戈。”杨峥勉励道。
  赵阿七随同冯琦入蜀,建立情报线,身边只剩下公孙甫。
  公孙甫拱手道:“属下必竭心尽力,不过当前陇右纷乱,人手不足,属下举荐二人。”
  “哦?子俊但说无妨。”
  “青营孟观、苏泓。”
  青营中最有出息的三人刘珩、孟观、苏泓,刘珩力大无穷,醉心于阵前冲杀。
  孟观精于谋略,苏泓擅统筹。
  当初十四五岁的少年,两年过去,已经十六七岁了。
  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成人了。
  賨人、羌人中很多少年十三四岁就在战场上搏命。
  杨峥点点头,“可以,今后孟观、苏泓作你的副手,刘珩调入亲兵队,今后细作改为暗营,你为暗营左统领,赵阿七为右统领,人手你自行扩选,今后只对我负责。”
  “多谢将军。”公孙甫喜上眉梢。
  “谢什么,枹罕的一切,有你们的一份。”杨峥拍了拍他的肩膀。
  公孙甫全身一震,眼神中忽然有了些变化。
  当初四百多名兄弟,都是从骆谷中突围而出的,经历了九死一生,经历人间冷暖,与杨峥相互依靠,绝非普通上下级可比。
  几场大战,如今只剩下两百多人。
  杨峥自然无比珍惜。
  既然上面有命令,杨峥也不敢违背。
  坞堡建好之后,杨峥从军中挑选一千精锐扩充入亲兵队。
  辅之以最好的装备,杨峥亲自训练。
  明面上,手上正兵四千三百七十二人。
  略微超过了部都尉的编制。
  但现在是特殊时期,这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南安、天水、广魏等郡也是如此。
  只要养得起即可。
  杨峥向夏侯霸禀报过此事,夏侯霸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没有盔甲没有军械的羌人,还没资格称为兵。
  到了六月,陇右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冶无戴联合羌人横扫西平郡,龙耆、木乘谷、写谷等富饶的屯田被攻陷,郭遁死守西都,冶无戴转攻临羌、安夷,破之,裹挟羌胡六七万众,声势大振。
  但面对在榆中深沟高垒的郭淮军,竟然怂了,转道从大斗谷翻越祁连山,北进武威郡。
  自东汉中晚期起,凉州就是重灾区,人口凋零,地广人稀。
  冶无戴四处流窜,无人能制。
  武威郡原是匈奴休屠王的领地,被霍去病横扫,为彰显大汉之赫赫武功,遂置武威郡。
  向来是天下要冲、国家藩卫,五凉之都会!
  凉州大马亦是从武威而出。
  冶无戴转攻武威,无异于一记黑虎掏心。
  破武威,则撼动整个凉州,秃发鲜卑、南匈奴亦将受到动摇。
  甚至连西域长史府也会受到震动。
  养虎终为患。
  西平郡丢了也就丢了,但武威失陷,整个西北的形势就会发生巨大转变。
  雍凉都督夏侯玄与雍州刺史郭淮都坐不住了。
  天水、南安、安定、广魏诸军向榆中集结。
  整个雍凉的物资都调往榆中。
  古代战争,一大半的精力其实都在行军和运送粮草上。
  大军和物资尚在集结,陇西郡因抵在羌人前线,本可高枕无忧。
  但郭淮却下令调夏侯霸为先锋。
  军令之中,杨峥、何晖、刘钦、王起等陇西将校亦在名录之上。
  夏侯霸颇有大将之风,也不计较郭淮的用心。
  召诸军于河关聚集。
  军令既下,杨峥不得不出动。
  留张特守西河大营,姜伐野守积石堡,周煜守枹罕,自领三千人与夏侯霸汇合。
  出城当日,枹罕城一些受了杨峥恩惠的羌人出城相送。
  虽然只有百来人,也让杨峥略感激动。
  私下里,不少羌人、汉民骂杨峥为“暴夫”……
  资本的原始积累中难免会充斥一丝血污。
  当初“收容”羌人的时候,杨峥也没放弃动刀子。
  后来采取“什伍连坐制”,以军法管理民营,亲手斩了不少羌人的脑袋,铁血手段之下,让羌人们对他又敬又畏。
  这世道,刀子不狠怎么立足?
  有这百余人相送,杨峥心中已经相当满足了。
  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六月下旬,一万一千陇西军集结完毕。
  此时,伐蜀大战已经过去两年。
  魏军士气有所恢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