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卫瓘说的还算委婉了。
  杨峥对秦军有绝对的自信,但两线开战,为兵家之大忌。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钟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么多反复横跳,居然越跳越高。
  “伯玉有何妙策?”
  “许昌有颍川士族支持,必为钟会所得,陛下不妨令杜都督南下,攻打江夏,自西向东直指建业,再令霍弋出南中,自南向北攻略江东,罗宪佯攻荆州,牵制陆抗,钟会若回返,我大军后撤,若不回,则东吴或可一战而定!”
  钟会的精锐北上,建业空虚。
  陆抗被罗宪牵制在荆州,动弹不得。
  别忘了,还有羊祜虎视眈眈。
  羊祜接受大秦的暗中支援,说明心向杨峥,到时候也是一支奇兵。
  至少不会协助东吴。
  卫瓘用计一向毒辣,这一手黑虎偷心颇为狠毒。
  秦军以骑兵见长,距离根本就不是问题,即便是南中的霍弋,这些年也弄出一支三万人的步骑。
  计策倒是不错,杨峥盯着沙盘看了一阵,忽然觉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钟会混了这么多年,不是蠢人。
  江东士民皆已归心,吴军愿意为其死战。
  还未出口,庞青拱手道:“卫令君之策的确高明,然而却有疏漏之处。”
  “哦?”卫瓘眼中精光闪闪,“还请庞侍中赐教。”
  庞青指着地图道:“钟会擅谋,如若北伐,定会在长江沿线布有重兵,夏口、柴桑、濡须、石头城,敢问我军从何处渡江?一旦渡江,则如离弦之箭,可去而不可收,若陆抗从上游分兵,水军旬日可横扫长江,届时拿不下建业,而又退不回,则大秦国威军威一战而散。”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
  吴国在钟会、陆凯的治理下,这几年也算政通人和,一扫孙皓时的颓靡,颇有振作之气。
  卫瓘道:“自古灭国之战,自当行险,当年杜都督偷渡阴平千里转进,最擅长奇袭,若建业不可下,则分略大江南北,无需死战,其意是在牵制钟会。”
  “自古行军,谋定而后动,何必如此犯险?”庞青寸步不让。
  杨峥咳嗽一声,“战与不战,无需我等在此纸上谈兵,元凯自有妙策。”
  现在说这么多还太远。
  这场大战会打成什么样子谁都不好说。
  以杜预的水平,江东若有机会,他自己都会下手。
  没必要给他上紧箍咒。
  “唯。”两人同时拱手。
  杨峥算是看出来了,降将派和青营派不怎么对付,说穿了还是争宠。
  以前卫瓘没投降过来时,庞青孟观算是杨峥的左右手。
  杜预一直在外督镇一方,跟他们没有利益冲突,而卫瓘投降后,成为杨峥的智囊,让庞青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卫瓘一直没怎么把庞青当成对手,也可能这种蔑视,激起了庞青的好胜心。
  杨峥揉了揉额头,人心本来就很难揣摩。
  “钟会爱怎么折腾先不管,朕先平了司马炎再说!”
  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拿下河北,中原还能跑出手掌心?
  能堂堂正正的打赢,没必要整这些花活。
  再说钟会拿下中原之地,能守得住吗?
  “此战可战交由张、杜、马三将军便可,陛下不必亲自领军。”鲁芝照例还是来劝谏。
  “儿臣也愿为父皇征战!”太子杨旭拱手道。
  张特、马隆或许能击败司马炎,但想灭晋,恐怕还差一口气。
  再则,国内已经出现山头,任何一股势力的壮大,都不是什么好事,会打破杨峥架构起来的政治平衡。
  很难说会不会有背后掣肘之事发生。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李严,然而北伐时不出意料的,李严在背后使绊子。
  张特、马隆、杜预功劳太大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只有杨峥亲自出马,才能整合各种势力,一鼓作气灭了司马家,结束汉末以来八九十年的战乱,还天下以太平。
  这是自己的使命。
  只要自己出现在战场上,将士们才会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的战力和士气。
  “此战事关重大,朕不得不亲征!”杨峥摸了摸杨旭的头,“你在大兴,要听太傅的话。”
  “儿臣知晓。”
  “朕把大秦托付给伯父!”杨峥冲鲁芝拱手道。
  鲁芝赶紧还礼,“陛下此去,必能扫平中原,然中原百姓亦是陛下子民,还望陛下以百姓为念。”
  “这是自然,何必多言。”
  第七百八十章 动手
  司马骏的遇刺,给邺城君臣带来极大的冲击。
  司马攸的势力遭到重创。
  同时也是给支持司马攸的人一个警告,连司马骏都杀,还有谁杀不得?
  众看司马炎的眼神都变了。
  对别人狠不算什么,对自己家的人也这么狠,司马家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叔父!”朝堂上,司马炎哭的死去活来,“秦贼以如此卑劣手段害朕至亲,天理何在?天理何容?朕与秦贼势不两立!”
  司马炎哭的如泪人一般,司马攸却一滴眼泪都没掉,脸色低沉。
  以往这个时候,贾充会第一时间把话接下去,此时却无动于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