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对水泥的需求只怕会增加很多吧。”
“的确会增加不少。”
王承恩说道:“先前川海总会那边,已经将水泥所产技术,售卖出去一些,都是经受住锦衣卫考察的人。
这些人在京畿一带,筹建起一批水泥窑。
此外,皇庄这边,也选了一批新区域,正在加紧筹建……”
想要提升生产力,就必须要发展成规模产业,这一时期的大明,需要这样的产业,哪怕是会出现剥削,也要走。
崇祯皇帝心里清楚,一旦有民间资本介入,必然会形成剥削,不过想要改善这一切,也唯有形成规模后,才能推动着相应的立法。
大明需要改变,就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行。
“此后,内厂这边,要安排一批人手,秘密调查那些购买产业技术的群体,在各地的实际情况。”
崇祯皇帝想了想,对王承恩伸手道:“是否存在苛待,欺压,盘剥的情况,必须要暗查的清清楚楚。
可以找一些民间的人,聘用他们,暗地里去做这些事情,朕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喏!”
王承恩当即作揖道。
这次微服私访的时间,虽然不长,所看的地方,也主要是阜财坊几个地方,不过对崇祯皇帝来讲,却瞧出不一样的变动。
至少在朝堂争权夺利,算计不断的前提下,地方上开始出现相应改变了。
崇祯皇帝很想看看,等卢象升围绕北直隶这边,形成体系的建设,那直隶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改变。
甚至徐光启这边,所培育的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等到明年,开始在民间进行推广后,那属于大明的粮荒危机,也将会迎来相应的改善和改变吧。
第二百二十七章 祖大寿的不甘
淮安府。
作为南北漕运的重要枢纽,淮安这个地界,远比其他地方要富庶的多,其地方所附带的政治属性,亦比其他地方要强。
“提督,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吴襄神情严肃,坐在官帽椅上,看向沉默不言的祖大寿说道:“这运军谋改一事,李总督的态度是明确支持的,只是一不增派兵额,二不调拨粮饷,凡事皆要我等来做。
可是这一路南下,各地涉及运军的卫所,地方驻军,可谓是错综复杂,想筹设八省运军重镇,谈何容易啊。”
“是不容易啊。”
祖大寿轻叹一声,眉头紧皱,“但是也该有所行动了,时下漕运总督之下,分管漕运的南北中提督漕运分署,都开始逐步筹建之中。
唯独咱们提督运军衙门,至今没有任何行动。
倘若再这般僵持下去,只怕陛下就会怪罪下来,真等到那个时候,咱们的处境只会更加被动。”
正堂内,陷入到安静之中。
相较于运军谋改的困难重重,更叫祖大寿心里所忧的,是祖大乐、祖宽等一批辽将,奉天子旨意,离辽赴陕参与平叛一事。
虽说祖大寿离辽前越来越远,不过私底下的书信往来,却从没有跟辽前断过,只不过时间间隔有些长。
等祖大寿了解到这一情况时,祖大乐、祖宽这批辽将,早已统领着关宁铁骑,在李邦华的随军监管下,快赶赴到陕西境内了。
大明地域性质的所谓将门,一旦相隔的距离远了,想要再形成有效的掌控,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提督,您说陛下他……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吴襄面露忧色,讲出心中所忧,“从调到京营赴任,再到提督运军,一步步叫我等远离辽前。
末将这心里总觉得很不安。
现在辽前的情况怎样,我等了解的并不多,可是孙承宗在辽前的威望,还是有一些的。
如果说他想要做什么的话,就剩下的那些人,真的会是孙承宗的对手吗?”
“这个……本督亦不是很清楚。”
祖大寿皱眉说道:“倘若真是发现什么的话,那咱们就不可能执掌运军,天子的性情怎样,我们都是清楚的。
与其担心这些事情,不如想想,怎样尽快实控八省运军重镇。
咱大明的漕运命脉,就是这数万众不起眼的运军,倘若咱们能掌控住这些兵马,就算天子真发现什么,那也要考虑考虑。
不说了,本督即刻去总督府一趟,向李侍问言明离淮巡察各处,先明确所辖八名总兵官再讲!”
说着,祖大寿站起身来,快步朝堂外走去,吴襄见状,忙起身跟在身后,二人朝漕运总督衙署而去。
时下辽前局势的不断改变,朝堂格局的不断变化,加之赴任淮安府以后,所面临的重重困境,叫祖大寿心里的危机感,是愈发强烈了。
他不清楚,天子这般处心积虑的,将他一步步跟辽前隔绝,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但祖大寿心里明白,他不能坐以待毙,什么事情都不做。
倘若辽东将门的事情,真被身居紫禁城的天子,发现了什么,至少他要有自保的能力才行。
“让你秘密调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去往总督衙署的途中,祖大寿低声询问道:“徐州、淮安、扬州等府,那几位知府,有什么特殊癖好?
咱们想尽快筹设八省运军重镇,这南直隶才是重中之重,只要这边顺利筹建起来,剩下的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