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老温的故事是这样的:之前由于和熊文灿有旧,所以这次跑来勤王的某曹姓总兵,前不久从天津派人带了些福建土产给老温。
  与此同时,曹总兵在写给老温的信中还抱怨了一番处境。其中包括南兵水土不服,将他困在了天津卫,以及战局混乱,他感觉无处施展等等情况。
  这个时候,古道热肠,精通兵法的温尚书就在回信中给曹总兵指了一条明路:不要来蓟镇参加会战,曹将不妨出奇兵从南边直接攻打永平三城,断敌后路,说不定能见奇效。
  然后事情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了下去:看到温府信使带来的信件后,曹总兵依言而行,仗着属下枪械犀利和偷袭,打了永平三城的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愚蠢的鞑子完全没想到会有天降神兵从南边过来偷袭。
  将永平三城的鞑子各个击破后,曹总兵又率领士气高涨的雄兵直奔三屯营。当城头上的鞑子看到阿敏的人头后,当即士气全无开始出城逃散。
  然后占了三屯营的曹总兵,很快又迎来了从遵化跑路的硕托。
  就这样曹总兵在军事家温尚书的妙计指点下,采取分割战略,一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留下了包括阿敏在内的总数为四千的鞑子人头。
  ……
  听完温体仁的故事后,崇祯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连连追问道:“爱卿,你所说之事,可有凭证?”
  “有,有!”
  温体仁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
  这封信笔迹工整,一看就是由经常处理公文的师爷写出来的。
  这是正常情况,由于在古代很多武将都写不好信,所以都是由武将口授,师爷代写信,最后再盖章画押就ok了。
  这封信是以曹总兵的口气写的。上面的内容不外乎是感谢温尚书给他指点了明路,令他斩获了大批鞑子首级。于是他在战斗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在三屯营的城头写信给温尚书报喜。
  信上还说了:就在写信的同时,孙承宗的大军也已经会师在了三屯营城下。所以由前方将领分别发出的捷报很快就会到达京城。曹总兵也会在不久后,带着4000人头来京城给皇上贺喜。
  用颤抖的双手看完这封信后,崇祯又一次从椅中站起,迫不及待地大声说道:“来人啊,传骆养性、周延儒、王之心即刻来见朕!”
  第469节 晨光
  骆养性是现任锦衣卫指挥使,周延儒是现任内阁首辅,王之心是现任东厂提督。这三人分别代表了三大系统,崇祯必须先要通过他们来调查核实事件真伪。
  下完命令之后的崇祯,傻愣愣站在那里又看了一遍信件,然后他涨红着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仰头闭眼,嘴里开始念叨一些“祖宗保佑”之类的词语。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朕如此勤勉”,什么“尧舜禹汤”之类,周围众人这时都不敢哄笑……但是月台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通常这种人在后世,一旦进入高铁站之类的地方,就会被报警拘留。
  好在现在是十七世纪,皇城里也没人敢造反拘老大,所以崇祯就这么光天化日发起了癔症。
  最后还是张皇后见势不妙,站出来打断了皇帝的发病过程:“边关有此大胜,本宫为皇帝贺!为大明贺!”
  伴随着张皇后万福行礼,月台上所有太监宫女侍卫大臣统统都跪了下来,齐声大喊道:“奴婢/微臣为皇上贺!”
  皇帝惊醒过来。
  诧异地环视一圈后,回到正常频道的崇祯急忙躬身伸臂虚扶:“皇嫂快快请起!”
  待到皇嫂起身,皇帝这才微笑着双手虚抬:“都起来吧,今日大喜,朕与诸位同贺!”
  从来没听过皇帝这样和蔼说话的宫人们,一时都不敢相信,大家于是又磕了一个头,这才纷纷起身。
  接下来,皇帝满脸微笑地对某人说道:“既有大胜,其中环节想必不少,温爱卿,快给朕讲一讲详情。”
  老演员温体仁这时并没有按照皇帝的意思来,而是明确指出了当下最应该做的事:“皇上,宫门快落锁了,臣以为,当先移驾。”
  “啊,对了,移驾!”皇帝闻言后看了看天色,发现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再过不久宫门就要关闭:“是朕高兴乱了,来人啊,移驾乾清……去皇极殿。”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
  由于乾清宫位置方便,出了乾清门就是外朝三大殿,所以明朝多位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包括平时处理政事,接见大臣和外国使节,摆家宴等等活动也都在乾清宫。
  刚才崇祯就是习惯性的要回乾清宫。
  然而他突然意识到,既然出了如此大的事情,那么今天晚上他和臣子们很可能要连夜办公,所以他不能回内廷。不然的话,马上宫门落锁,臣子出入会不方便。
  所以只能去皇极殿。
  皇极殿是明朝的叫法,就是后世的太和殿,是午门后第一所大殿,也是体积最大,平时用来开大朝会的皇家象征。去那的话,等宫门落锁,皇帝就可以下令保留外朝某一扇小门用来出入,不打扰到内廷。
  于是皇帝就在身后太后宫人的再次恭贺声中,急匆匆摆驾去了皇极殿。
  崇祯现在的位置,是在紫禁城右边边墙下。从这里径直向西,过御马监,再穿过左翼门,恰好就是皇极殿。所以皇帝这一次反而比臣子来得快。一群人进殿升座后,发现只有在不远处文渊阁上班的周延儒先到了,其余人还没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