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7章

  前些年的时候,朝廷一年还仅仅只能够收到五亿两白银,一转眼的功夫,这一下子就要突破十亿两白银的大关了,直接翻倍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单月税收破亿,这说明我大明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鼎盛的盛世。”
  “今日我大明之版图,前所未有的辽阔,远超古今中外任何朝代和国家,今日我大明之富裕,也远超以往的任何时候,纵然是底层百姓之家,早也已经是不愁衣食,在追求更高的生活。”
  刘健也是赶紧站出来给弘治皇帝恭喜一番,刘健的能力其实是不如李东阳、谢迁的,但他是弘治皇帝的老师,再加上又会适时的给弘治皇帝拍马屁,这首辅的位置坐的稳如泰山。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我陛下贺,我大明贺~”
  其他大臣一看,也是赶紧纷纷送上了自己的祝贺。
  “哈哈,好,好~”
  “这都是我大明万万黎民共同创造的结果,朕可不敢居功啊!”
  弘治皇帝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刚刚早朝时的不爽也是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有银子是好事,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要将这个银子用到刀刃上。”
  “这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百姓们省吃俭用挤出来的,那就要好好的用在国家建设上。”
  “这铁路、公路改修的修,河提、水库之类的该建的建,河道该疏通的疏通,各地的医院该的建起来,港口、码头该建的都建起来。”
  “这些都是有利于民生,也有利于国家的项目,以前的时候,想做都没钱做,只能够用徭役的形式,苦了百姓去做一些。”
  弘治皇帝看着强上巨大的大明堪舆图,开始叮嘱起来。
  现在大明的税收增长迅猛,但各个方面的固定开支占比却是在不断的缩小。
  以前的时候,单单是供养皇室的那些朱姓王爷就需要花费朝廷每年三分之一的税收收入,是一个沉重无比的负担。
  再加上官员们的开支以及军队的开支等等,朝廷是每年都入不敷出,国库空的饿死老师,边军这边连饭都吃不饱,至于官员们。
  大家也就是不靠那点俸禄过日子,不然一个个也是要饿死的。
  现在好了,大明的那些朱王爷基本上都已经迁移到海外去建立藩国了,不需要大明这边再去供养了,至于军队这边也是单独有弘治皇帝的内帑来开销,也不用国库开支了。
  官员的俸禄是一涨再涨,但占比却是越来越小,整个开支算下来,国库还能够有大量的节约。
  银子自然是不能放在仓库里面发霉发臭的,要想办法用出去才能够发挥它的价值,所以这些年来,弘治皇帝一直都在大搞基建。
  水泥公路、铁路、港口、码头、修河提、水库、疏通运河、巩固边防、支持移民等等,每年大笔、大笔的银子拨下去,作用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
  基础设施搞好了,商业和货物流通越来越便捷,这经济增长越来越快,税收就越收越多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庞大的基建还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和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红利自上而下洒到了每一个大明人的身上。
  第1553章 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访
  京城南区工业区这里,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工厂排列的整整齐齐,水泥马路上面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四轮马车,其中有几两并不起眼的四轮马车静静的停泊在路边。
  “刘晋啊,当初你进行税务改制,成立税务衙门的时候,到底是如何想办法来征税的?”
  四轮马车内,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张懋、刘晋五人坐在一起,透过窗帘看向眼前这座大型而繁忙的工厂。
  京城利建水泥厂的金子招牌在阳光下闪烁光芒,同时还能够看到一旁还印有一个家族族徽,不过刘晋一眼没有认出来,应该是某个不算太出名的家族的产业。
  但这个水泥厂的规模还很大,是大型的水泥厂,厂门口都建的很大,进进出出运输成品和原材料的四轮马车络绎不绝,仿佛永远没有停歇的意思。
  “像眼前这个水泥厂,该如何知道要征收它多少税银?”
  弘治皇帝看着眼前贩卖的水泥厂,详细的问起来。
  刚刚尚书房内,佀钟说大明单月税收破亿,这是好事。
  但一向爱民如子,同时又深受传统儒家教育影响的弘治皇帝也是担心这税收会不会太重了,收的税太多了,会不会是下面这税务衙门在大肆的横征暴敛。
  所以他也是带上了几人穿上了便服悄悄的出了宫出来微服私访,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最好是亲眼听听老百姓们的说法。
  “陛下,税务衙门这边进行征税是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首先,所有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在进行销售或者提供劳务服务的时候,都需要开具发票,这个发票是一式三联,就是他们向税务衙门进行报税时纳税的重要依据。”
  “发票是一式三联,分别是卖方、买房以及税务联三联,分别是买家、卖家各自留底一份,税务联则是在报税的时候交给税务衙门。”
  “税务衙门会根据提供的税务发票计算该缴纳的税银。”
  刘晋笑着回道,其实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抄袭后世是税务制度,再加以适当的改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