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黄麻产区和加工中心变成了两个国家,蒙巴顿就说过,一旦印巴分治开始,东巴基斯坦就会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窑。
  但实际上孟加拉人居住的地方作为整个次大陆经济总量最大的地方,自然是有独到之处的,印巴分治之后的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几乎就是进口经济,钱哪来的呢?是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再后来的孟加拉国出口创汇赚回来的。
  因为东巴基斯坦一直付出却无法留下财富,长期不公平之下,最终造成了巴基斯坦内讧的导火索。
  孟加拉一直都是南亚的纺织中心,也是重要的黄麻产地。艾伦威尔逊对孟加拉省的行政长官问道,“尊敬的安德鲁先生,我想要知道大孟加拉的宗教人口比例。”
  “和平教徒多一些,但是本质上孟加拉人是一个民族,只不过是宗教不同。”孟加拉省行政长官回答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其实时隔半年不见,英属印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孟加拉省的行政长官换人了。还是有一部分的各省首脑,在战争之后选择离开英属印度。
  这一次艾伦威尔逊回来,至少发现了有五六个行政长官出现了变动。一些人已经离开了英属印度,另外一些人则是换了地方,不在原来的行省。
  大建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讨论出来的,肯定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然后制定出来成熟的计划。
  这如果是在本土的话,艾伦威尔逊估计一个所谓的成熟计划出台,没有个一年半载是无法论证完成的,不过在英属印度嘛,摩拳擦掌的众多行政长官和专员,肯定用不了这么长时间。
  虽然道理如此,可今天是肯定没有结果的,相反涉及到农业的想法就简单的多了。
  巴伦爵士的精心准备下,团结而稳定的英属印度公务员群体,决定边吃边聊,毕竟谈的是所有人的吃饭问题,不吃饭怎么行呢?
  农业问题虽然没有这么复杂,但是涉及到了吃饭问题,真正绅士到时候只会更加的慎重。
  对于为了满足本土纺织业,有意在开春的时候,推广棉花种植,倒也不是全都是赞成声音,比如中央省的行政长官就对此抱有疑虑,“艾伦,其实今年的英属印度粮食生产情况并不算乐观,虽然干旱的持续时间不长,但因为我们已经把粮食优先供应本土,现在英属印度各地的仓储其实是空的,如果气候不好的话,出现了粮食危机,就可能出现饥荒,孟加拉饥荒才过去没几年,会不会引起印度人的反弹?”
  “为什么要反弹?农业就是靠天吃饭,印度人不去怪天气,不怪自己懒惰,怪我们?”艾伦威尔逊拿着酒杯大惑不解道,“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在说这么多粮仓在那,谁说是空的?印度人又不知道,它就是满的,英属印度有足够的粮食度过任何自然灾害。”
  “满的?”格利特一怔,这从何说起?只是宣称是不行的,一旦出现了饥荒,到时候肯定需要粮食来平衡粮食价格,拿不出来怎么办?
  “真到了那个时候,随便找几个人把仓储烧掉,就说粮食遭到了一些人蓄意的破坏。比如说心里同情印度国民军的反英份子。再不行的话,可以推到穆盟身上嘛。”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暗叹这真是好主意,把手中的威士忌倒进嘴里,算是对自己的夸奖。
  至于推到印度国民军同情者还是推到穆盟身上,要灵活性的看待问题,可以同时释放消息,对印度教徒说是穆盟干的,对精英阶层说是国民军同情者干的。
  根据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群体自然会采信愿意相信的言论。
  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艾伦威尔逊还是补充道,“旁遮普省不要加入到棉花种植的计划当中,这样粮仓稳定了,大家就不用担心了。”
  格利特一听也觉得有些道理,自顾自的点头道,“说的没错,以常理来说自然灾害不会连续两年到来。”
  “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会连续出现两个灾年。如果真的出现了,印度人就应该反省一下了,为什么他们的湿婆神要如此惩罚印度人?肯定是印度人的信仰不坚定。”艾伦威尔逊面带笑容对着周围的同僚们调侃着。
  “哈哈!”周围的行政长官和专员都开怀大笑,最后的晚餐,味道也是不错的。
  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已经尽最大的可能考虑到了折中方案,所以才怀着善意没有让英属印度的粮仓旁遮普省加入进来。
  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如果真的出现了微小的意外,那都是上帝的责任,自然灾害总不能和自己有关吧?
  至于旁遮普省的粮食,要是非要出口换取外汇,更和他本人没有关系了。那都是伦敦的决策,英属印度的公务员只是一个执行者。
  明年的农业政策这件事在酒会上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种植经济作物,要想办法让印度的农民先富起来,农民富裕了,才能更好的推动英属印度的发展。
  从利润的角度来说,这种决策是丝毫没有错误的,只要不出现自然灾害就不会有问题。
  回到英属印度的第一个公务员酒会,艾伦威尔逊得到了众多同事的欢迎,有了宾主尽欢的开始,所有人都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更是用一个酒会的时间就定下了明年英属印度的农业政策,可以说体现了绝佳的效率,要是传到伦敦,一定会让本土尸位素餐的同事羞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