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199节

  彼时石静殊正在家里的庄子上打马球,她听说三格格在景山围场攒了一个马球局,又听说未来的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也在那边打马球,便对家中的长辈说她也想去。
  家中长辈都惊了,他们不管伊尔根觉罗氏是什么教养,他们瓜尔佳氏的姑娘最重名声,可不敢随便抛头露面。
  尤其自家姑娘已经是内定太子妃的情况下,就更不能无缘无故跑出去,唯恐节外生枝。
  那可是太子妃啊,上三旗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万一有人暗中使坏,哭都找不到地方。
  奈何石静殊执意要去,问她原因,她也没瞒着,她想去围场偶遇太子。
  这个想法就更加离经叛道了,早晚都能看见太子,何必急巴巴地人为制造偶遇?
  当然石静殊有她的道理:“之前给荣宪公主选额驸,当时巴林部的辅国公人就在宫里,应该是相看过的。祖母也说,宫里规矩大,却不会委屈了皇子和公主,订亲之前都会安排相看,就怕婚后相看两厌,变成一对怨偶。”
  “三格格攒局组织马球赛,伊尔根觉罗氏也在,我猜就是一种相看。”当然她不认识伊尔根觉罗氏,并不会为一个陌生人操心,她担心的是她自己,“上回进宫皇后娘娘说得很明白,本次大选主要是给太子和大阿哥指婚。”
  说着看向自己的额娘,又看祖母:“宫里除了皇上,最尊贵的男人就应该是太子了。太子是皇后娘娘亲手带大的,视如己出。没道理皇后娘娘只给大阿哥和伊尔根觉罗氏安排相看,却忘了太子。”
  如果真是皇后娘娘忘了还好,若不是……石静殊觉得自己这太子妃之位恐怕悬了。
  听完她这一番分析,她的额娘和祖母齐齐惊出一身冷汗。
  石静殊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而且很聪明。
  高门里的姑娘,但凡性子软一些,很容易被乳母或者保姆拿捏。
  尤其在出阁之前。
  个别性格软和,耳根子更软的,婚后被拿捏也不是没有。
  而那些厉害点的,往往会传出薄情寡恩的名声,有损闺誉。
  总之这个度极难掌握。
  石静殊天生沉静秀美,看似心慈手软,其实只有心慈是真的,手腕那是半点不软。
  她院子里的人,不管是保姆还是丫鬟,也不见有谁被打骂过,却一个个对她俯首帖耳,在外人面前也只会说她的好。
  在别人看来,极难拿捏的尺度,对于石静殊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她的这一优势,很快被用到管家上。自从她帮着她额娘管家,瓜尔佳府上的乱象被全部找出,连根拔起。等石静殊站到台前的时候,瓜尔佳府上早就变得事事清明了,无论做什么都有条不紊。
  自家女儿是个有本事的,石静殊的额娘第一个支持她学打马球。毕竟打马球是小,偶遇太子才是正事。
  与太子妃之位相比,抛头露面这点风险根本不算什么。
  况且伊尔根觉罗氏也在。
  若马球局当真是皇后给大阿哥和伊尔根觉罗氏相看的用的,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从马球赛开始的那一天,石静殊就过上了半天绣嫁妆,半天去庄子里学打马球的生活。
  正当她额娘准备递帖子进宫,想要从皇后娘娘处求来一个马球局的名额时,石静殊就接到了坤宁宫的邀请。
  并没说什么事。
  石静殊得到消息,立刻回家沐浴更衣,与额娘一起进宫。
  等石静殊母女赶到坤宁宫的时候,景山围场的马球赛都开始了。
  “额娘,景山那边的马球赛开始了,太子哥哥、大哥哥和三姐姐都过去了,我也想去瞧瞧!”众人行礼寒暄过后,小七原地撒娇。
  听到太子也去了,石静殊几不可察地紧了紧手中的帕子,听皇后对七公主说:“那边又是马又是球的,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小七才不管:“额娘,我就要去,我就要去嘛!”
  皇后看起来很是头疼,并不肯给七公主眼神,只对她们母女含笑说:“小七越大越没规矩,让你们见笑了。”
  等她额娘说完一番客套话,石静殊才笑吟吟道:“娘娘若不嫌弃,臣女愿意陪着七公主过去看看。”
  正准备撒泼打滚的小七:“……”
  郝如月诧异地看向石静殊,石静殊笑容变得腼腆起来:“是臣女冒昧了。也是臣女的一点私心。臣女会打马球,听说景山围场有马球比赛,很想过去瞧瞧。”
  “那敢情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郝如月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
  小七不用卖力撒泼,也很欢喜:“那就有劳静殊姐姐了!”
  石静殊也没想第一次去马球赛就上场,毕竟她的目标并不是打马球,而是完成与太子的相看,并且得到太子的青睐。
  瓜尔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她家在太宗时代,甚至是多尔衮的摄政王时代都曾煊赫过,她的祖辈甚至迎娶了郑亲王多铎的女儿。
  后来多尔衮被先帝清算,她家虽然没被迁怒,却也跟着走了下坡路。
  然而厄运并没结束,等到当今上位,又冒出一个专权的鳌拜来。
  她家虽然与鳌拜不同族,祖上也是有些渊源的,因此根本不敢冒头,恐怕被误伤。
  直到当今力排众议撤藩,她的父亲在平三藩的过程中屡立战功,这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也只是一个机会,而她正是这个机会的核心。
  肩上压着家族中兴的重担,不管太子是否喜欢她,她都要争取这个太子妃的位置。
  宫中十几年没有大选,连小选也没有,太后更是放出话去,说这回大选后宫不留人,主要是指婚。
  太子妃就成了所有人心中的最高目标。
  哪怕石静殊再沉得住气,也不敢想在她嫁进毓庆宫之前,会遇到多少阻挠,甚至暗算。
  所以她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踩实,不容有半点行差踏错。
  今天的马球赛,她本来只想围观,在太子面前混个脸熟,让太子知道有她这样一号人的存在。
  然后与太子最疼爱的妹妹七公主搞好关系。
  七公主古灵精怪,一看就不是轻易能被人利用的。石静殊也没想利用七公主,只是单纯想跟她搞好关系。
  奈何七公主与她似乎特别投缘,领着她走到院中并没立刻朝大门走,而是拉着她去了自己的房间。
  “我今天打算下场试试,静殊姐姐要不要一起?”说着吩咐身边的宫女去拿骑装和护具。
  石静殊摇头:“第一回 我想先看看规则,和大家的实力。打马球有些危险,对骑术要求也高,臣女劝公主别急着上场,看好了再说。”
  这话听着耳熟,小七笑起来:“静殊姐姐的话,我上一回想上场的时候,太子哥哥也曾说过。”
  她歪头想了想,确定:“大差不差。”
  石静殊一怔,脸颊有些发热,不过更多的还是欢喜。
  当今是圣明天子,大清有幸,天下有幸,但对太子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韬光养晦的滋味如何,石静殊可太知道了,她的家族从多尔衮倒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尽量隐藏自己。
  满腹金玉,却硬要将败絮包裹全身,生怕露出一点锋芒。
  别看她是闺中女子,读过的史书并不比家中男儿少。从古至今,但凡圣主明君所立太子,能得善终者极少,能顺利继位者更是少之又少。
  秦之扶苏,汉之刘据,隋之杨勇,唐之承乾……哪一个的君父不是圣主明君,哪一个又得到好下场了?
  前两者是外戚势大,遭帝王猜忌,后两者自身有瑕,终被兄弟所害。
  以史为鉴,照一照当今太子,除了自身有瑕,几乎全占。
  皇后母家势大。虽然皇后不是生母,却比生母更亲。且皇后没有儿子,太子便是她唯一的指望。
  除了母家强大,兄弟也格外优秀。
  大阿哥文武双全,骑射更是了得。
  三阿哥精通文墨,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
  四阿哥目前看不出有何过人的优势,胜在各方面均衡,并不突出却也没有弱项。
  五阿哥与四阿哥相反,长处短处分明。这种人对太子来说,反而安全些。
  七阿哥有疾,不足为虑。倒是八阿哥,虽然年纪小,却样样都很突出,与四阿哥相比,还要更危险些。
  九阿哥和十阿哥年龄都太小了,便是想争恐怕也不赶趟。
  如果郝如月会读心术,又恰好读到石静殊的心声,一定会告诉她:“不,皇上很能活,莫说九阿哥和十阿哥,就连十四阿哥都能参与夺嫡。”
  若不是身负家族中兴的重任,石静殊是真不想进宫蹚这趟浑水。
  太子尚在襁褓就已经是太子了,根本没得选,而她同样身不由己。从这个角度看,她和太子的经历还是有些相通之处的。
  有类似经历的人,能说出意思相同的话并不稀奇,可太子到底与她不一样。
  太子从小便是天之骄子,被皇上皇后捧在手心里长大。长大之后,天下一统,海晏河清,国富民强。
  而她从出生就知道要隐藏自己,隐藏身上所有的光芒,跟着家里人谨慎度日。她唯一能展现出来的,只有一身傲骨,和良好的教养。
  她谨慎做人,谋定后动,生怕行差踏错搭上全族人的前程,很容易理解。但太子满周岁时便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能做到文武双全,洁身自好,自己没有飘,也没被人捧杀,绝对算是奇迹了。
  更何况他还养成了与自己一样谨慎的性子。
  石静殊只觉庆幸。
  恐怕只有这样的太子,才能在圣父的光环下,虽然拥有强大的母族,和极为出色的兄弟,仍然可能笑到最后。
  只一晃神的功夫,石静殊被七公主带进了内室。金碧辉煌的内室,无一处不精美,无一处不透出金钱的美好。
  都说七公主爱财,石静殊从前还有些看不上。女孩子可以爱财,但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不然会落下贪财的坏名声。
  可当她第一次亲眼看见这些金灿灿的时候,又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好的东西,谁能不爱呢?表现出来又怎么了?
  然后听七公主笑嘻嘻说:“我听静殊姐姐的话,我不上场。”
  很快话锋一转:“我想让静殊姐姐替我上场。”
  石静殊:“……我没带骑装过来。”
  七公主无所谓笑笑:“姐姐没带,我有啊!”
  说着吩咐宫女去拿骑装,热心地给石静殊解释:“每年做一套骑装我嫌麻烦,已经让人将我十年之内的骑装全都做了出来。”
  之后石静殊被闪了眼。
  那一套一套金黄金黄的骑装,上面但凡能装饰的地方全都缀满了各色宝石。甫一出现,整间金碧辉煌的屋子,都变得有些黯然。
  这样繁复多宝的骑装,也就宫里能做出来。做出来之后虽然有点夸张,但并不奇怪,而且很好看。
  “这套好看,静殊姐姐穿着也合身。”七公主扒拉了一圈,挑出一件满镶淡粉色宝石的骑装,拿起来在她身前比了一下。
  石静殊天生有一种大气的美,所以她很少穿粉嫩的颜色,她只看了一眼就摇头。
  见七公主与她亲近,石静殊也没再拘谨,自己上手挑了一件用银线织就,上面满镶透明宝石的骑装:“臣女穿不得金色,还是穿银色保险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